亲子稻浪间“拾秋”,劳作里藏着秋日成长课
发布时间:2025-09-29 11:53:41 浏览量:1
9月14日,广州市南沙区科学技术协会携手南沙区横沥镇冯马二村,共同推出南沙区全国科普月系列活动——“稻田拾秋,快乐有‘稻’”农耕体验活动。金色稻浪裹着晨露,把城市亲子家庭从喧嚣里拉进田间,在指尖触到稻秆的瞬间,解锁丰收的温度与农耕的深意。更有家庭从6月的插秧一路相伴,见证了秧苗到稻穗的完整生长。这场秋收,因此更显意义非凡。
小手挥镰,泥土间初识农耕苦
沉甸甸的稻穗垂下金黄,秋风拂过,掀起层层细浪,“沙沙”作响,犹如大自然在轻轻吟唱。亲子家庭踩着软乎乎的田埂走进田间,孩子们攥着小镰刀的手很快沾了泥,却仍好奇地蹲下身,指尖轻轻碰一碰稻粒;家长们跟着节奏弯腰收割,掌心触到稻秆的刹那,仿佛拾回了儿时田间的旧时光。
从春苗到秋穗,完整见证生命力量
“妈妈!这是我们当时插的秧苗,现在都长这么高了!”有个小男孩指着一丛稻穗雀跃道。其中几户家庭格外特别——他们正是6月参与水稻种植的“老伙伴”。从当初小心翼翼插下嫩绿秧苗,到如今收割沉甸甸的稻穗,孩子们亲手见证了“一粒米”的生长旅程。有家长一边整理稻束,一边对孩子细说当时如何护苗、施肥、除虫,这些点滴细节串起了自然教育与生命教育的完整链条。孩子们不只是收获了稻谷,更懂得了等待、坚持与珍惜。
稻香暖心,土地课堂让教育回归真实
收割之后的田埂边,成了另一个温馨课堂。父母手把手教孩子将稻秆理齐、捆扎,偶尔指尖沾着的泥土蹭到对方手背,便相视一笑。许多家庭还自发组织起“运稻竞赛”,孩子们合力抬起一捆捆稻穗,虽然小脸涨得通红,裤脚沾满稻壳,却个个笑容灿烂。这一刻,没有电子屏幕,没有城市喧嚣,只有稻香弥漫、亲情流动,和最真实的劳动体验。
拾秋之后,更有扎根与成长
这场“稻田拾秋”从不是简单的劳作体验:它像一条温柔的纽带,让城市家庭重新贴近土地的脉搏;对那些从插秧走到收割的家庭而言,更是一堂完整的“生命课”——见证过秧苗的脆弱、生长的坚韧,再亲手收割稻穗,“汗滴禾下土”“粒粒皆辛苦”便有了具象的重量。
未来,南沙区科协将继续联合更多辖区内合作社带头人、科技示范户、青年农民,打造沉浸式、周期性的农耕科普课堂,既提升农民的科学素质和产业能力,也为城市青少年提供扎根大地、亲近自然的成长机会,真正实现“寓教于劳、寓学于农”,推动产业与教育的双向赋能,让科学普及和人文关怀在金黄的稻浪间持续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