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北京动画周主题学术沙龙暨《“神话”的解剖》新书首发式举行
发布时间:2025-09-29 08:32:10 浏览量:1
9月26日,2025北京动画周“新光·未来帧”主题学术沙龙——“中国动画:传统与现代 跨界与重构”暨《“神话”的解剖——与研究》新书首发式在北京展览馆顺利举行。
本次活动由北京市广电局、北京市西城区委区政府主办,北京天桥盛世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全国高校动漫创新联合体(筹)承办,北京大学影视戏剧研究中心学术支持。与会嘉宾有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常务副会长、研究员张卫,北京电影学院中国电影学派研究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王海洲,中国电影评论学会秘书长、影视风向标主编胡建礼,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社长张宇清,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副总编田利平,北京大学影视戏剧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陈旭光,北京大学艺术学院研究员施畅等,由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博雅博士后杜天笑主持。
本次活动分为“新书揭幕” “主题演讲”和“圆桌对谈”三个部分,核心议题从两个现象级案例出发,以《“神话”的解剖:〈黑神话:悟空〉与〈哪吒之魔童闹海〉研究》新书首发为契机,深入探讨中国动画产业的宝贵经验和未来发展,特别是在跨界融合与重构创新方面的探索。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社长张宇清在致辞中高度评价了本次沙龙的主题,他提到,陈旭光教授及其团队在电影工业美学、影游融合等领域的理论创新,为中华文化和视听产品走向世界提供了理论支持。他指出中国原创学术话语体系将在全球文化传播中扮演关键角色,并期待与更多学者携手推动中国动画产业的全球发展。
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常务副会长、研究员张卫在致辞中强调,本次活动不仅是北京国际电影节学术单元主题的延续,也是学术研究与产业创新的新起点。他指出《哪吒之魔童闹海》和《黑神话:悟空》不仅突破了票房和技术,更在文化表达上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融合。他强调,中国动画的未来将持续在传统与现代的对话中寻找平衡,在跨界创新中开拓新局面。
揭幕仪式后,陈旭光教授围绕著作的内容、主旨与方法等做了主旨报告。陈旭光表示, 在融合时代,“影游融合”、“动游融合”、跨媒介叙事已成为当下影视动漫游戏娱乐产业发展的一种极具潜力的新业态,生成了一种新美学,符合青少年受众的想象力消费需求,代表了人工智能时代电影工业美学发展的未来趋势。他指出《黑神话:悟空》、《哪吒2》都是影游融合、“动游融合”等跨媒介叙事的成功典范。这种强强相加、跨媒介叙事、文化的融合与再造创新,打造了这两个神话作为优质文化生产力的内在活力和生命力。当下,游生代受众对游戏、科幻、玄幻、动漫等青年亚文化类型的“想象力消费”需求持续上涨。应该适应观众年轻化的现实,尊重“游生代”受众的消费需求,推动影游融合发展。人工智能技术进一步加速媒介融合与产业拓展,艺术创新与文化产业发展的前景非常广阔。但“黑神话”与“哪吒神话”都已经是过去时态,我们需要以“饺子式”的,“长期主义”的努力去续写“神话”。
圆桌对谈由陈旭光学术主持,聚焦新书《“神话”的解剖:〈黑神话:悟空〉与〈哪吒之魔童闹海〉研究》及“中国动画:传统与现代 跨界与重构”主题,专家们围绕中国动画的现状与未来发展展开深入探讨。
张卫指出,陈旭光教授的研究为未来电影、游戏和媒体的融合提供了新思路,尤其是对青少年观众的“未来电影”形象具有重要意义。
王海洲认为,陈旭光教授关于“影游融合”的研究为中国游戏与影像艺术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代表了中国电影学术研究的前瞻性。
田利平强调本书的出版体现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结合,引领中国影视产业走向更深层次的发展。
胡建礼认为《哪吒之魔童闹海》作为一部神话般的作品,代表了中国动画产业的重要转折点。而《“神话”的解剖》这本书的出版是对中国动画电影、影游融合和游戏产业理论体系的总结和引领。
施畅指出当前中国动画电影不仅在技术与叙事上有突破,更在文化表现形式上展现出新的生命力,成为了一种新质生产力,像本书这样及时发声,又有理论深度的批评也可以成为生产力。
圆桌对谈第二部分,与会嘉宾结合中国电影整个发展态势,围绕“中国动画:传统与现代 跨界与重构”主题展开,就中国动画电影的位置,动画如何处理主题传统与现代的关系等方面进行深度交流。
王海洲认为,中国动画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正逐渐满足成人观众的需求,并借助智能影像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提供了更广阔的传播途径。
张卫分析了中国动画在国际化背景下的发展潜力,并强调现代化技术的应用将为动画电影注入新的活力。
田利平则指出,未来中国传统动画电影的创作需要结合科学研究,尤其是在心理学和美学层面,深入探讨动画作品为何能够深入人心。
胡建礼在世界动画电影的背景下强调了动画电影的巨大潜力和影响力,展望了AI时代的前景,认为动画电影有望成为未来电影产业的突破口。
施畅强调了“游生代”受众对动画和游戏的需求,预示着中国动画产业未来的发展将更多关注普通人而非英雄式人物。
最后,陈旭光教授总结表示,“影游融合”、“动游融合”不仅是一种学术思考,一种学术研究方法和视域,更是推动中国影视文化产业发展的新质文化生产力。他希望本书也能为当代中国影视产业的发展提供一种丰富的文化生产力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