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家长会·儿童生长发育进行时|孩子的身高不足,如何理性选择药物治疗?
发布时间:2025-09-29 07:36:25 浏览量:2
很多家长看到孩子比同龄人矮,就急着想用“药物助长”……但,这真的科学吗?
吉林新闻综合广播《天天家长会·儿童生长发育进行时》专栏,特邀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发育儿科黎萍主任,与主持人静言一起,为您理性解析孩子的身高问题,为孩子成长按下加速键。
黎萍
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发育儿科及小儿内分泌门诊主任,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美国Emory大学人类遗传学博士后,博士生导师、注册营养师、临床遗传咨询顾问。
中国医师协会儿科医师分会儿童内分泌遗传代谢学组委员
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内分泌遗传代谢学组专病协作组委员
吉林省医学会儿科分会常务委员
吉林省预防医学会儿童保健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儿童疾病和保健分会委员
中华儿科学会东北神经分会东北地区儿童抽动障碍及发育行为协作组常务委员
【本期节目精华(文字版)】
静言:大家好!今天的《天天家长会·儿童生长发育进行时》我们来和大家聊聊一个让很多家长关注的话题——孩子的身高不足,如何理性选择药物治疗?欢迎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发育儿科黎萍主任做客直播间,您好!黎萍:静言好,各位家长朋友好!很高兴今天能和大家一起探讨这个话题。
第一部分:身高不足的原因
静言:黎主任,很多家长发现孩子比同龄人矮,就会特别焦虑,甚至急着想给孩子“药物增高”,这个科学吗?
黎萍:医学上强调病因治疗/治本,首先需要明确孩子的身高不足,到底是什么原因才能科学选择药物追赶身高。
静言:到底哪些原因导致孩子身高不足呢?
黎萍:孩子的身高受到遗传、营养、激素、疾病和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不同年龄段关注的重点不一样。
静言:那我们先说说0~ 3岁的宝宝,这个阶段哪些因素会影响身高?
黎萍:以男孩平均身高为例,从出生50厘米到最后175厘米,其中有45 ~50厘米/也就是30% ~40%的身高增加是在前3年完成,这个年龄段特别关键,0~ 3岁重点关注出生情况和营养对身高的影响。
早产或低出生体重:这些宝宝如果早期追赶生长不足,可能会影响后续身高。
喂养和/或疾病导致的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可能导致生长迟缓。
营养素缺乏:比如缺铁、缺锌,钙、维生素D不足,都会影响生长发育。
静言:除了先天因素和营养,3岁前身高不足还需要排除哪些问题?
黎萍:我们还要关注——
内分泌问题:比如生长激素缺乏症、甲状腺功能低下,虽然少见,但需要排查。
慢性疾病:比如先天性心脏病、消化系统疾病、肾病等,也会导致生长迟缓。
骨骼发育异常:比如软骨发育不全,这类疾病通常会有特殊体态,需要专业评估。
静言:那3岁到青春期前的孩子,也就是从幼儿园小班到青春期发育之前,身高不足可能是什么原因?
黎萍:这个阶段,遗传身高对孩子的影响越发显现,如果父母身高矮,孩子可能属于“家族性矮小”,但需要排除病理性原因。这6年到9年期间,生长相对匀速,每年6厘米左右,除了延续之前的身高不足原因营养和慢性疾病,我们要重点关注生长激素缺乏症、甲状腺功能异常等内分泌问。
此外,要重视心理社会因素,也可能导致身高不理想。
静言:您提到心理社会因素,是不是有些孩子因为情绪问题导致长不高?
黎萍:对,我们叫它“心理社会性矮小”,比如长期被忽视、负面压力、家庭不和睦的孩子,可能生长速度比同龄人慢,导致身高不足。
静言:那到了青春期,身高不足的关注点又有什么不同?
黎萍:青春期是身高增长的最后一个冲刺阶段,大约占所有身高增加的15~18%;这时候需要特殊关注性发育问题:比如性早熟会导致骨龄提前,可能让身高增长过早停止;而性发育延迟的孩子,可能青春期猛长的时间比别人晚,暂时看起来比同学矮很多。
静言:所以,不同年龄段,影响身高的原因可能完全不同,身高不足可选择的药物不一样,家长不能一概而论,得找专业医生评估,对吧?
黎萍:是的!一定要先明确原因,再考虑是否需要药物干预,有的孩子可能就是加强营养、运动,保证睡眠,观察生长速度;而不是一看到孩子矮就急着补营养或打生长激素。
第二部分:药物治疗的理性选择
静言:那到底什么情况下需要考虑药物治疗?身高不足用哪些药物可以追赶身高呢?
黎萍:好的,针对前面不同年龄导致身高不理想的原因;如果是营养不足或者不平衡所致,我们就要科学补充营养素。
静言:例如说,家长朋友们经常补钙、补锌长个子,该怎么补呢?
黎萍:钙和锌对骨骼的发育非常重要。但是,其实营养的问题根本还是强调均衡、科学的饮食,如果经过评估是缺锌、缺钙或者维生素D等导致的身高不理想,在临床看补充效果还是非常明显的。
无论是哪种营养素,一旦缺乏建议尽量药物补充,药物中含量标识明确、性价比高。
长期维持尽量靠食物,钙主要存在于乳制品、绿叶蔬菜和豆制品中;锌主要在生蚝、扇贝等贝壳类和牛肉、蛋黄类中。
特别强调,维生素D食物含量都比较低,东北孩子室外活动尤其缺乏,需要依赖补剂补充。
静言:所以,营养素补充不是越多越好,得先检查确认缺乏再补,而且长期还是靠食补为主,对吧?
黎萍:对!很多家长觉得“补总比不补好”,如果咋补也没有看到孩子身高改善,一定要注意内分泌的问题,或者通过内分泌药物的方法追高身高。
静言:内分泌药物?是不是就是所谓的激素药物?什么情况下需要考虑激素治疗?
黎萍:对,内分泌激素包括很多种,很多家长朋友们非常抵触“激素”,以为是导致身体发胖、骨质疏松、满月脸、水牛腰等糖皮质激素。生长激素、甲状腺素、胰岛素等都是“激素”,其中对身高最重要的激素是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
静言:那我们可以用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来改善身高?
黎萍:还是需要看病因,如果甲状腺功能低下导致的矮小,治疗的激素是甲状腺素片;但是甲状腺激素水平强调刚刚好,不能多也不能少。
静言:生长激素呢?是缺了才能打吗?
黎萍:目前,中国和全世界的生长激素治疗适应症不仅包括生长激素缺乏症,也包括找不到原因的身材矮小(特发性矮身材),出生就矮小后面没有追赶上来的小于胎龄儿,,慢性肾功能不全、短肠综合征导致的矮小,以及染色体疾病特纳综合征,特殊的Prader-Willi综合征Noonan综合征等。因为人体骨骼对生长激素的反应是剂量正相关的,如果是真正的生长激素缺乏,治疗效果通常很好,比如梅西就是成功案例;即使生长激素在医学正常范围内的孩子,如果是适应症,也可能补充生长激素后身高追赶。
静言:生长激素有没有能口服的呢?很多孩子很恐惧打针。听说有的家长想找口服的激素……
黎萍:甲状腺素是氨基酸的衍生物,不会被消化系统的蛋白酶降解,所以可以口服。而生长激素是蛋白质类,和胰岛素类似,口服会被消化系统降解、破坏,目前没有口服的生长激素,有医药厂家正在研究中,上市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生长激素目前只有注射剂型。除了每天一次剂型外,现在有每周一次的剂型,一年52针,家长和孩子可接受程度还是非常好的。每个月一次的剂型也在研发中,希望早日上市。
静言:那生长激素有什么副作用?这个也是家长担心的问题。
黎萍:生长激素临床应用至今已有30余年,总体来说安全性良好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不超过3%;生长激素治疗可能的副作用包括可能影响甲状腺功能、血糖波动,水肿、疼痛、局部皮疹等,特别是国际大样本研究证实,对无潜在肿瘤危险因素存在的儿童,生长激素治疗不会增加白血病发生和肿瘤的危险;也不会导致脊柱侧弯,但部分孩子由于有先天性脊柱侧弯,治疗过程中生长加速,可导致脊柱侧弯加重。
生长激素和糖皮质激素(比如地塞米松)完全不同,不会导致肥胖、骨质疏松。
静言:再安全的药物也是需要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应用。生长激素治疗一定要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不能自己随便用。
静言:黎主任,生长激素需要打多久?
黎萍:生长激素治疗效果一般需要观察半年,为改善身高,应治疗1年以上。具体治疗时间取决于:第一,身高矮小程度,治疗效果如何,第二,骨龄,骨骺是否闭合,第三有没有副作用发生,第四经济条件和家长对身高的期望。有的孩子到青春期后期,用药时间受骨龄限制,如果骨骺线已经闭合,是不能考虑生长激素治疗的;打也没用。
静言:生长激素会不会加速骨龄或促进青春期发育?
黎萍:不会!正常剂量不会让骨龄提前,也不会影响自身青春期发育。
静言:所以,生长激素不是“洪水猛兽”,但也不是“增高神药”,必须严格按适应症使用。刚才提到,青春期身高不足有的是性早熟所致,有什么药物可以抑制性早熟吗?
黎萍:性早熟会导致孩子骨龄提前,提前就不长个了,如果早期发现,可以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也就是家长们说的“抑制剂”,来抑制过早的或者进展过快的性发育,让孩子生长周期尽量和同龄儿差不多。当然有的孩子虽然发育早,但是身高也很好,心智也很成熟,是否需要用抑制剂,还是因人而异。
第三部分 黎萍主任的贴心建议
静言:孩子的生长和发育都是个性化的,所以大家也焦虑。黎主任,您对焦虑身高的家长有什么建议?
黎萍:提醒大家:
1. 理性看待身高:身心健康比身高数值更重要,别盲目攀比。
2. 早发现早评估:如果身高明显低于同龄儿或年增长不足5厘米,或孩子比同龄孩子提前加速生长(窜高),建议尽早就诊。
3. 身高不理想,原因最重要,不要乱用成分不明的“增高药”,不用选择高价的营养补品,对大部分孩子来说,均衡的饮食、充足的睡眠和运动才是最重要的,也只是部分孩子需要药物干预。
4. 理性选择药物治疗,一定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用药,药物治疗过程中家庭配合的营养、运动、睡眠也非常必要。
静言:感谢黎主任的详细解答!也提醒大家,如果对孩子身高有疑问,一定要到正规医院就诊。今天的《天天家长会·儿童生长发育进行时》节目就到这里,我们下期再见!
文章来源:原创·吉林新闻综合广播
编辑:静言、王浩懿
初审:郝滋丽
复审:钟晓
终审:赵敏
戳右下角小花分享给更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