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治”胖,精准出击!全国专家聚深共商儿童慢病防控新战略
发布时间:2025-09-28 20:23:34 浏览量:1
在生活节奏加快、生活方式剧变的今天,超重肥胖、高血压、血脂异常等传统意义上的“成人病”,也频频出现在孩子们身上,成为影响国民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9月28日,为期3日的“儿童慢病与健康大会2025”在深圳落下帷幕。作为备受瞩目的行业盛会,大会积极响应“健康中国2030”战略与“健康体重管理行动”号召,汇聚了全国儿科医学、公共卫生、体育科学、营养学、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权威专家、学者、医生、教育工作者与科研人员,共同为儿童慢病防控寻找新出路。
本次大会由中华预防医学会指导,中华预防医学会儿童肥胖防治专业委员会、国家儿童医学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首都儿科研究所联合主办,深圳市慢性病防治中心、深圳市儿童医院、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儿童慢性管理中心承办,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儿童慢性病防控深圳基地、北京高血压防治协会、深圳市儿童青少年健康发展协会、中国预防医学杂志共同协办。
前沿洞察:AI出手、早期干预、多组学探索成焦点
当AI遇上儿童健康,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在“AI智启儿童慢病管理”论坛中,专家们热烈探讨如何用人工智能实现疾病的早期预警、精准管理和“多病共防”,展现科技赋能医疗的无限潜力。
“最新指南解读”论坛则聚焦高尿酸、脂肪肝、血糖血压异常等常见慢病,为临床实践提供清晰导航。
另外,“早期起源与代际传递”“环境、行为与多组学”及“肥胖防控理论与实践”等专题论坛从生命早期因素、健康行为、肠道微生物、体成分评估等多角度,揭示儿童慢病发生发展的深层机制,为早期干预提供科学依据。
跨界协同:肥胖防控必须是场“组合拳”
肥胖,是众多慢病的根源。本次大会明确传递出一个信号:防控肥胖,不能再单打独斗,必须运动、营养、心理、睡眠四管齐下。一味节食不行,光靠运动也不够,还要睡得好、心情畅。专家指出,肥胖牵一发而动全身,与心血管、骨骼发育、性早熟等都密切相关,必须进行系统性的全周期管理。
数字赋能:体重管理进入智能时代
“体重小管家”“家校卫协同监管平台”……一个个鲜活案例,展示着数字化如何让体重管理变得更智能、更个性。在“数治肥胖”圆桌对话中,各方代表共识清晰:医院、学校、企业、家庭必须打通数据与责任壁垒,共建一体化防控生态。
社会共治:打通健康落地“最后一公里”
“推动共识转化为行动,是本次大会的关键目标。”大会主席、国家儿童医学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儿童慢病管理中心原名誉主任、中华预防医学会儿童肥胖防治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米杰教授强调, 作为推进健康中国行动的重要举措之一,大会正在搭建一个连接政府、机构、学校、家庭和全社会的协同网络,全力推动儿童健康领域的务实合作。
大会还特设“健康传播与教育”专题,从AI健康科普到针对不同学龄段的分层课程开发,目的只有一个:让健康知识不再停留在课本,真正融入孩子的日常,打通知识到行为的“最后一公里”。
大会的落幕正是行动的开始。本次大会主办方表示,真正的成效,不在于论文发表多少,而在于校园餐盘是否合理、体育课是否有效、家庭餐桌是否健康、孩子是否真正养成良好习惯。这是一场需要耐心与协作的长跑,唯有各方持续努力,才能把蓝图画进现实,守护每一个孩子的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