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都不演了?这一次半路夫妻的残酷现实,在马筱梅身上展露无疑
发布时间:2025-09-27 18:20:23 浏览量:1
孩子妈刚走,监护权就开庭,台北法院2月的排期表像一张死亡通知单,把“谁说了算”直接甩到汪小菲脸上。
我盯着新闻里那句“需提供经济能力、居住环境”,脑子里蹦出的第一个画面是:马筱梅在杭州的直播基地灯火通明,背景板写着“梅见文化”,500万注册资本,比离婚协议上的数字还刺眼。
别急着骂后妈抢戏。
我翻了下去年11月的工商信息,公司注册那天她微博没更新,但小红书偷偷上传了一张办公桌照片,角落摆着两本儿童绘本,封面被圈出痕迹,一看就是反复翻过的。
那会儿大S还在,谁也没想到三个月后,绘本主人要换城市、换学校、换妈妈。
转学手续办得比葬礼还快。
春季学期开学前一周,北京顺义那所国际校门口,马筱梅戴着口罩陪俩孩子办注册,姐姐背着新书包低头踢石子,弟弟一直拽她衣角。15分钟车程的学区房是汪小菲2018年买的,当时写的是“投资”,现在成了“抚养权加分项”。
有家长拍到马筱梅蹲下来给弟弟系鞋带,照片流出后评论区两极:一半说“后妈做到这份上不错了”,一半骂“亲妈尸骨未寒就急着搬家”。
最扎的是法院要求提交的“情感陪伴记录”。
律师团队把汪小菲这两年往返台北的登机牌全粘成A3纸,厚厚一沓,旁边是马筱梅的直播排班表——去年双11她连续播了14小时,下播后连夜飞台北,第二天被拍到带孩子在公园骑单车。
你说这是作秀?
可小孩膝盖摔破时,她第一反应是用手背擦血,那动作骗不了人。
前段婚姻又被扒出来,说她当年净身出户。
我看了一眼时间线,正好对上她公司注册前一个月。
有人猜她是拿分手费创业,我反而觉得:能把自己逼到绝路再开新公司的人,对“失去”两个字比谁都敏感。
现在她每天7点先送娃上学,9点准时出现在直播间,卖酸辣粉时顺口报出“我家哥哥爱吃这个口味”,弹幕瞬间刷屏“消费孩子”,她当没看见,继续讲产品,手在桌下把儿童手表的表带扣紧——那是弟弟让她帮忙戴的。
开庭前夜,汪小菲被拍到独自去大S生前常去的拉面店,坐的是老位置,没拍照没直播。
同一时间,马筱梅在家给孩子包小馄饨,皮是超市买的,馅自己调,加了胡萝卜和虾,因为“姐姐挑食,这样她吃不出来”。
监控时代,所有私人瞬间都能被截成证据,可真正的疼是拍不到的——比如弟弟半夜哭醒问“妈妈是不是变成星星了”,她只能抱着他重复“星星也会搬家”。
法院怎么判是法官的事。
我只知道:当大人把离婚证、死亡证、营业执照、转学通知全部摊在桌面时,唯一没资格上桌的是孩子的意愿。
他们连“想跟谁”都说不出口,因为无论选哪边,都等于背叛另一边。
马筱梅的公司能上市、汪小菲的麻六记能开一万家分店,也填不上这个洞。
最后判给谁,钱和房子只是砝码,真正的输赢在十年后的母亲节——谁的手机里会收到一句“妈,今天放学别迟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