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才女”武亦姝现状曝光,全网都炸了:父母放任不管的代价
发布时间:2025-09-26 01:04:16 浏览量:1
2017 年春节我跟我妈窝在沙发上看《中国诗词大会》,手里刚剥好的橘子还没塞进嘴里,就看见个戴眼镜的小姑娘站在台上。
董卿问她 “你怎么理解诗词里的意境”,她说话温温柔柔却不怯场,飞花令轮到 “月” 字时,她连着说出 “明月几时有”“月落乌啼霜满天”。
这姑娘就是武亦姝,后来火得大街小巷都在说 “诗词仙女”,再后来她考进清华,2024 年又读研选了儿童文学,好多人说 “可惜”,我倒觉得这事儿特别有意思。
当时看节目我真以为武亦姝是 “老天爷赏饭吃”,毕竟 16 岁能背那么多诗,还能跟董卿对答如流,换我上去估计连 “床前明月光” 都得卡壳。
后来看采访才知道,哪有什么天生的 “才女”,全是没偷过懒的日子堆出来的。
她6岁就开始晨读,每天30分钟。这个习惯,她一坚持就是12年。
累计背诵的诗词超过2万首,不是靠考前突击,是每天早上别人还在赖床的时候,她已经坐在书桌前翻诗词集了。
我自己之前试过跟着 APP 晨读,本来想坚持一个月,结果第三天闹钟响了我就摁掉,心里还安慰自己 “今天起晚了,明天再补”,现在想想,人家这12年,怕是连 “明天再补” 的念头都没生过。
中学的时候,她的错题本摞起来有78册。
说实话,现在好多人总说 “某某孩子天生聪明”,其实哪有那么多 “天生”。
武亦姝能在诗词大会上出彩,能考进清华,不过是把别人刷短视频、聊八卦的时间,都用在了晨读、整理错题上。
我之前认识个语文老师,她说当时武亦姝参加完节目,好多家长找她要 “背诗秘籍”,她都跟家长说 “没有秘籍,就每天坚持读 30 分钟,坚持 3 年再来看”,可真正能坚持下来的没几个。
如此看来,“天才” 的背后,从来都是 “笨功夫”。
前两年网上总传 “武亦姝爸妈不管她,全靠她自己”,我当时还信了,觉得 “这孩子也太自觉了”。
后来才知道,这说法根本不对,她爸妈不是 “不管”,是管得特别有技巧,比那些逼孩子报满补习班的家长聪明多了。
武亦姝 7 岁的时候迷上了动画片,每天放学回家就守着电视。
她爸妈没像我妈当年那样直接拔电源,而是把《唐诗三百首》放在茶几上,跟她说 “咱们先读一首诗,读完再看动画片,这首诗里讲的故事比动画片还好玩”。
本来想试试能不能转移她的注意力,后来发现她真的喜欢上了诗里的故事,慢慢就不总想着看动画片了。
我小侄女现在也爱玩手机,我学这招把绘本放在她旁边,虽然没让她完全不玩手机,但至少每天愿意读半小时绘本,比硬逼她放下手机管用多了。
现在想想,武亦姝爸妈这招 “以身作则”,比硬逼孩子 “必须坚持” 强太多了 —— 你自己都做不到的事,凭什么要求孩子做到呢?
爸爸每天随机抽背冷门诗词,怕她记不住;妈妈手绘诗人地图,把诗人的生平、写的诗都标在上面,帮她理解;就连外婆都加入进来,每天研究营养食谱,怕她累坏身体。
现在好多家长总说 “我没时间陪孩子”,可武亦姝爸妈用行动说明,不是没时间,是看你愿不愿意花心思。
她们没把教育当成孩子一个人的事,而是全家一起参与,这样孩子怎么会觉得孤单、觉得累呢?
更难得的是,她们家不唯成绩论。武亦姝说过,爸妈允许她交朋友、看电影、打扮自己,没把 “学习” 当成她生活的全部。
我高中的时候,我妈总说 “你别跟同学出去瞎玩,把时间都用在学习上”,结果我越压抑越想玩,成绩反而下滑。
武亦姝爸妈这种 “严中有宽” 的方式,反而让她养成了自律的习惯 —— 知道该什么时候学习,该什么时候放松,不会因为压力太大而叛逆。
毫无疑问,好的教育从来不是 “控制”,而是 “引导”,是帮孩子找到自己的节奏,而不是把孩子塞进 “标准答案” 里。
2024年武亦姝读研选了儿童文学,网上好多人说 “可惜了清华学历”“诗词大会冠军怎么去写小孩的书”,甚至还有人阴谋论 “是不是有内幕”。
我看到这些评论的时候,真觉得有点好笑 —— 人家自己喜欢的事,怎么就成 “浪费” 了?
早在大学毕业的时候,就有国外的大学给她发橄榄枝,可她拒绝了,选择留在国内读研,一门心思研究儿童文学。
有人觉得 “她应该去大公司,或者搞科研,那样才配得上清华”,可搞不清为什么 “配得上” 的标准要别人来定?
武亦姝喜欢文学,喜欢孩子,想通过儿童文学把诗词里的美好传递给小朋友,这有什么不对的?
我之前跟一个做儿童文学的朋友聊过,她说现在好多孩子不爱读经典,觉得 “古诗太难懂”“文言文没意思”。
武亦姝懂诗词,又懂文学,要是能写出让孩子喜欢的儿童文学作品,把古诗里的故事、意境融入进去,让孩子从小就喜欢上传统文化,这比去大公司赚多少钱都有意义。
更何况,她有能力选择自己喜欢的路,有勇气不跟着别人的 “精英路线” 走,这才是真正的自由啊 —— 就像她自己说的,“真正的自由不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而是有底气对不想做的事说不”。
自从诗词大会结束后,武亦姝就很少出现在公众视野里。
网传她拒绝了无数公开活动、媒体采访,还有签约模特的邀约,就想在学校里专心读书。
这种能沉下心来做自己的定力,现在好多年轻人都没有 —— 我们总被 “别人都在做什么” 影响,别人考公我们就考公,别人进大厂我们就进大厂,从来没想过 “我到底喜欢什么”。
武亦姝不一样,她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也敢去选,哪怕这个选择不被大多数人理解。
她爸妈也特别支持她的选择,没说 “你选这个没前途”“你应该选更赚钱的专业”。
老实讲,现在好多家长总把 “为你好” 挂在嘴边,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可武亦姝爸妈明白,孩子的人生终究是自己的,支持她的选择,比替她做选择更重要。
没有父母的支持和理解,武亦姝怕是也没那么大的底气去选儿童文学吧?
其实武亦姝这一路,给我最大的启示不是 “努力就能成功”,而是 “找到自己的节奏,有底气做自己”。
她没被 “天才” 的标签绑架,知道靠坚持和积累;没被 “精英路线” 束缚,敢选自己喜欢的儿童文学;她的爸妈也没被 “焦虑教育” 裹挟,用引导和陪伴帮她成长。
现在武亦姝才 24 岁,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我挺期待看到她写的儿童文学作品的,说不定到时候我能买给我小侄女,让她也像武亦姝小时候那样,喜欢上诗词里的美好。
毕竟,能把自己喜欢的事做成事业,还能给别人带来价值,这才是最酷的人生啊。#秋日生活打卡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