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一老一小”,如何让假期出行体验更“丝滑”?
发布时间:2025-09-26 15:59:17 浏览量:1
国庆假期临近,不少人开始计划出游。如何照顾好“一老一小”,让他们的出行体验更“丝滑”,也是我们关注的问题。
公众认知中,“儿童票半价优惠”是公共交通领域通行的购票规则。然而,有家长发现,购买部分航班机票时,半价儿童票竟贵过成人票。儿童机票的优惠去哪儿了?
景区数字化服务的普及,也给银发族出行带来了“新难题”。当线上预约成为主流渠道甚至是唯一通道,当二维码和智能手机取代了传统的售票窗口与现场服务,一部分不能熟练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游客被挡在景区之外。
01
儿童票贵过成人票?
“优惠”不应“一刀切”
对于儿童票与成人票价格“倒挂”现象,航空公司客服表示,儿童票须按全价票50%计费,而成人票因市场供需变化,常有低于五折的折扣。客服提示,如果觉得儿童票价高,可为儿童购买成人折扣票。
而且,这种“倒挂”现象往往出现在第三方平台。平台客服解释,成人可享受会员优惠价,儿童无法适用该优惠。
中国航空运输协会有关人士表示,当前国内航线成人票定价以市场调节价为主,航空公司可依市场供需自主定价;而儿童票实行“50%的全价票”的规定有历史沿革。当成人票价格与全价票持平或接近,儿童票优惠力度明显;但若成人票价格有大幅折扣,以全价票为基准的儿童票就显得不够优惠。
平台与航空公司间儿童票政策执行存在差异,也是儿童优惠票“不优惠”的重要原因。另外,影响票价的因素有不同舱位的区别,也有退改签政策、服务内容等区别。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认为,儿童机票价格不应“一刀切”,应在充分尊重航空市场实际的基础上,由行业协会或头部企业牵头,探索制定公平合理的儿童票价优惠措施或行业规范。
中国民航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民航局将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积极研究,鼓励航空公司在政府规定的优惠基础上,给予儿童、婴儿更多购票优惠政策,并进一步加强机票价格监管,确保各项优惠政策落实到位。
02
别让景区预约拦住银发族
科技本应赋能美好生活,而非制造新的鸿沟。线上售票确实能帮景区减少人力成本、精准调控客流,避免节假日游客过度拥挤。但简单粗暴的“一刀切”,却暴露了公共服务的短板。密密麻麻的小字须知、层层嵌套的选择菜单、需要跳转多平台的操作流程,再加上部分平台要求绑定银行卡、完成人脸识别等附加步骤……这些操作对于年轻人都不算轻松,对很多老年人来说更是难以逾越的数字高墙。景区追求效率无可厚非,但若以牺牲老年人的合法权益为代价,则偏离了公共服务该有的初心。便捷出游本是所有人都能享受的权益,不该因年龄或数字技能的差异而被区别对待。
老年人在景区预约中权益受损,本质上是部分景区对社会责任的漠视,以及对公共服务普惠性原则的背离。我国旅游法明确规定:“残疾人、老年人、未成年人等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依照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享受便利和优惠。”民政部、文化和旅游部等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支持老年人社会参与 推动实现老有所为的指导意见》也明确提出,“提升旅游服务设施适老化水平”。这些都清晰传递出一个信号:数字时代的发展,绝不能以抛弃老年人为代价,普惠性才是公共服务的核心目标。
适老化改造并非遥不可及。在政策层面,不断完善实施细则、推出具体标准,将适老化改造纳入景区评级考核体系,以政策倒逼景区重视适老服务。景区可联合平台开发“长辈模式”:放大界面字体、简化操作步骤,去掉不必要的弹窗广告,或者支持子女远程帮老人预约,让老年人无需复杂操作就能完成预约。在服务层面,景区可加强工作人员培训,开设专门的老年人爱心通道,安排志愿者协助老年人完成预约、购票;对没有智能手机的老年人,保留人工登记入园的选项,用人工服务为老年人的出行兜底。
技术进步的目的,从来不是单纯的追求速度,而是让生活更美好。景区作为公共服务的重要提供者,既要跟上数字化的步伐,也要兼顾不同群体的需求。让每一位游客都能感受到服务的温度,如此才是数字时代景区服务的正确打开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