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健委发布《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诊疗指南(2025版)》
发布时间:2025-09-24 10:33:36 浏览量:1
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MPP)目前是我国5岁及以上儿童最主要的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CP)。国家卫生健康委于2023年2月发布了《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诊疗指南(2023 年版)》,各地卫生健康部门和医疗机构积极贯彻落实,在儿童MPP 诊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各级医院均积累了一定经验,但目前临床仍面临一些问题。
为此,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组织国家儿童医学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及全国相关专家,结合既往经验以及 2024 年儿童 MPP 的特点,在《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诊疗指南(2023 年版)》的基础上作了修订,形成了《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诊疗指南(2025年版)》。该诊疗指南为原则性指导,在实施过程中,需结合患儿的具体情况进行诊疗。
新版《指南》的出台具有多重意义。一是强化了诊疗的标准化与同质化。 指南明确了重症、危重症的早期预警指标、临床分型及处理原则,为各级医院,尤其是基层医疗机构提供了清晰、可操作的诊疗路径,有助于减少因经验差异导致的诊疗偏差,提升整体救治水平。
二是突出了多学科协作的重要性。 指南中详细阐述了重症患儿在支气管镜介入、糖皮质激素应用、混合感染控制、并发症处理等方面的综合治疗策略,强调呼吸、重症、影像、药学、康复等多科室的协同参与。医院管理者需着力打破科室壁垒,建立顺畅的院内协作机制,确保复杂病例得到及时、有效的整合治疗。
三是强调了“关口前移”与风险预警。 指南将早期识别重症风险作为核心环节,对实验室指标、影像学进展、治疗反应等预警信号进行了细化。这要求医院建立健全儿科急诊与门诊的快速评估流程,优化检验、影像部门的响应速度,实现对高风险患儿的早发现、早干预,避免病情恶化。
四是对合理用药与医疗安全提出更高要求。 针对耐药问题与特殊药物(如新型四环素类、喹诺酮类)在儿童中的应用,指南明确了适用情形与知情同意流程。医院需加强抗菌药物管理,规范处方行为,同时完善药学监护与不良反应监测,保障用药安全。
《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诊疗指南(2025年版)》不仅是临床医师的诊疗工具,更是医院优化服务流程、提升质量管理的重要依据。推动其落地实施,将有助于构建更加规范、高效、安全的儿童肺炎诊疗体系,切实保障儿童健康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