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宁的展览上新啦!二十余个国家的百余件青少儿艺术作品正在展出~
发布时间:2025-09-23 22:08:18 浏览量:2
今天(9月23日)起,一场国际青少儿艺术科普展在长宁区的上海艺术品博物馆正式拉开帷幕。这场以“万籁共鸣”为主题的展览,由上海艺术品博物馆、上海市长宁区科学技术委员会和上海市长宁区科学技术协会联合主办,是长宁区“全国科普月”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览精心打造了四大专题展区,将声音的奥秘以艺术的形式生动展现。在“风声林语·自然的乐章”展区,青少年们以大自然的丰富声音为灵感,通过绘画、拼贴等艺术手法,将自然之音转化为充满生命力的视觉作品。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他们对自然之美的独特感悟,还传递出了对生态平衡的珍视与环境保护的呼吁。
“音韵宝盒·时光的回响”展区则以声音记录技术的发展为主线,带领观众穿越时空,探索人类保存与传递声音的方式。青少年们利用旧磁带、唱片等材料制作拼贴装置,或绘制声音波形与历史场景结合的插画,生动展现声音记录方式的演变。观众在欣赏作品的同时,也能思考声音作为文明见证者的重要意义。
在“微音奏鸣·无声的奇想”展区,青少年们聚焦于超声波与次声波等超越人类听觉极限的声音世界,凭借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将无形的声波转化为可视化的图像或互动装置。这些作品不仅让观众感受到声音世界的无限可能,还激发了人们对未知领域的好奇心。
“未来颂歌·浪漫的声域”展区则以声音科技的应用为灵感,展示青少年对未来声音使用的憧憬。智能家居声控系统、与AI机器人对话等场景在作品中得以呈现,青少年们用艺术表达对科技发展的思考与好奇,同时也唤起观众对声音在未来社会中应用的期待。
此次展览汇集了来自中国、英国、美国、阿联酋、澳大利亚、爱尔兰、印度尼西亚、土库曼斯坦等二十余个国家的百余件青少儿艺术作品。这些作品涵盖绘画、拼贴、摄影、手工模型、大型装置、数字艺术等多种形式,充分体现了不同国家和文化背景下青少年对声音的独特理解和艺术表达。
为了增强观众的参与感和体验感,展览还特别设置了科普文字与互动体验环节。生动易懂的科普展板详细介绍了声音的科学原理、记录技术的发展历程以及声音在不同领域的应用等内容,让观众在欣赏艺术作品的过程中,能够轻松地获取科学知识。富有趣味的互动装置也为观众带来了别样的体验,比如模拟声音传播的装置、可以发出不同频率声音的互动墙等,让观众通过亲身体验,更直观地感受声音的奇妙。
展览开幕后,“第五届上海国际艺术・科普研讨会”也在上海艺术品博物馆举行。来自中国、摩洛哥、丹麦、新西兰和土库曼斯坦等国家的知名博物馆、科普场馆、行业协会、科技企业及相关专业机构的代表齐聚一堂,围绕“科技的传播与共鸣”这一主题展开了深入探讨。
据悉,此次展览面向公众免费开放,将持续至10月31日。
展览地点:
上海艺术品博物馆
撰稿/摄影:甘力心
编辑:竺嘉茹
责编:高 琴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上海长宁”
喜欢就点个“赞”
欢迎留言评论和“宁宁”互动
再送我一朵“在看”的小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