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童趣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儿童亲子

对孩子喊“滚出去”他真走了?这样做既能找回孩子,又能减少伤害

发布时间:2025-09-18 02:09:00  浏览量:2

“你给我滚出去!”不少家长在气头上都吼过这句话,但真当孩子摔门而去,很多家长瞬间慌了神:“他要是不回来怎么办?回来后咋沟通?”其实,只要做好这两步,不仅能把孩子找回来,还能把这次冲突变成修复亲子关系的契机。

孩子走了,家长先做这两件事:别硬扛,也别冷处理

武汉一位爸爸,因初二儿子偷带手机到学校,一气之下吼出“滚出去,别回来了”。孩子真的跑了,爸爸在家坐立难安,最终在小区附近公园的长椅上找到孩子。他没再指责,只是蹲下来轻声说:“冻坏了吧?爸刚才太冲动了,咱们先回家吃口热饭,行吗?”

遇到这种情况,家长千万别自责或硬撑。先定位孩子位置,去他常去的朋友家、公园、学校附近找找;若一时找不到,就发条信息,别讲大道理,只说“爸妈很担心你,快回来,有啥咱们回家说”。孩子此刻需要的不是“你错了”的指责,而是“你很重要”的确认。

孩子回来后,交流别踩坑,要做对这两件事

别踩这三个坑:

- 坑一:“我让你滚你还真滚?翅膀硬了是吧!”——只会让孩子觉得“回来是错的”,下次可能跑得更远。

- 坑二:“以后再敢这样,我真不管你了!”——威胁式沟通会把孩子推得更开。

- 坑三:假装没事,绝口不提吵架的事——问题没解决,隔阂会越积越深。

要做对这两件事:

- 第一步:先道歉,再共情。比如“刚才让你滚出去,是妈妈不对,你是不是觉得特别委屈?”让孩子把情绪发泄出来,他才愿意听你说话。

- 第二步:一起复盘矛盾,找解决办法。如果因孩子撒谎、玩手机吵架,就一起商量“以后遇到这种事,你可以怎么跟爸妈说?咱们定个规矩,违反了怎么改”。把冲突变成“解决问题”的练习,孩子才会明白“吵架是为了把事做好,不是互相伤害”。

防患于未然:家长要学会“情绪刹车”

重庆一位妈妈,每次想对孩子说重话时,就默念“亲生的,亲生的”,或去阳台深呼吸10秒。她笑称:“这招让我少说了很多后悔的话。”

家长可以给自己设个“情绪刹车键”:比如数到10再开口,或离开现场冷静5分钟。要知道,你对孩子说的每句气话,都是在亲子关系上凿洞,事后再怎么补,也会留痕。与其事后补救,不如事前控制。

很多家长觉得“发脾气是为孩子好”,但孩子接收到的只有“我不好,所以爸妈不要我了”。对孩子喊“滚出去”是最伤感情的“自杀式沟通”,但只要事后补救得当,这次危机反而能变成亲子关系的“修复剂”——让孩子看到爸妈的反省,也让爸妈学会更成熟的沟通方式。

记住,孩子永远不会真的记恨父母的冲动,但会记恨父母从不低头的冷漠。把“滚出去”变成“我错了,快回来”的契机,亲子关系才能在冲突里越磨越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