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生欲满满!海底捞儿童套餐标上预制菜
发布时间:2025-09-20 12:31:35 浏览量:2
作者 | 深水财经社 纳兰
西贝虽然是被罗永浩折腾的体无完肤,但是也算了立了大功,因为他们也让国内餐饮品牌标榜的诚信碎了一地。
近日,有网友在网络平台上发帖称,在深圳一家海底捞(门6862.HK)门店用餐时,发现菜单上多款儿童餐产品都标明了“部分预加工”字样。
这一情况引发了网友质疑,为何海底捞儿童套餐会有这样的标注?之前是否有标注呢?
海底捞儿童餐加注预制菜
据经视直播报道,9月17日,海底捞客服回应称,如涉及部分预加工产品,门店pad菜单确实均有标注。某家海底捞客服透露,目前门店供应三款儿童套餐,其中有两款在菜单上明确标注了“部分预加工”。广州一门店客服也证实,涉及预加工的产品在点餐系统中都有标注,门店服务员在顾客点餐时也会进行介绍。
那么,海底捞儿童套餐之前到底有没有标注预制菜呢?从目前海底捞客服的回应来看,他们坚称一直都有标注。
但网友的质疑也并非毫无道理,在西贝预制菜风波之前,可能很多消费者并没有特别关注到海底捞儿童套餐的这个标注。毕竟,在日常生活中,消费者在点餐时可能更多地关注菜品的口味、价格等因素,而对于“部分预加工”这样的字眼可能不会特别留意。
而此次海底捞儿童套餐标注“部分预加工”被广泛关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西贝预制菜风波的影响。
绿茶餐厅为何撤招牌?
除了海底捞,另一家知名餐厅——绿茶餐厅,也开始了规避“预制菜”风波的操作。
深圳某绿茶餐厅,目前已经见不到“本店无预制菜,现点现做”的广告牌。有媒体当向该餐厅工作人员询问广告牌何时撤下时,对方表示并不清楚具体的时间。
其实在去年3月,绿茶餐厅就已经被曝光过售价38元的“佛跳墙”实为预制菜。然而菜单上并未标注有“预制菜”相关的信息,餐厅方面也未主动向顾客说明是否为预制菜这一情况,但相关负责人则称“餐厅并未使用预制菜” 。
9月10日,罗永浩在微博直言西贝“几乎全是预制菜,还那么贵”,点燃了这场争议的导火索。西贝创始人贾国龙起初反应强硬,声称“100%不是预制菜”,其员工将中央厨房预制定义为“工序前置”。
尽管西贝使用的“中央厨房预处理”符合相关规定中“连锁餐饮企业中央厨房制作的菜肴不纳入预制菜范畴”的定义,但消费者却有种“被欺骗”的感觉。
西贝事件让消费者对餐饮品牌的预制菜使用情况更加敏感,也让大家开始关注各大餐饮品牌是否诚信地告知消费者菜品的加工方式。
在这样的背景下,海底捞儿童套餐的“部分预加工”标注就显得格外醒目。有网友质疑,海底捞是不是因为西贝事件引发了公众对预制菜的关注,才特意强调了这个标注呢?
餐饮企业不能老是玩擦边
然而,消费者在意的不仅仅是菜品的质量和口味,更在意的是知情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真实情况的权利。
如果海底捞之前确实一直都有标注儿童套餐“部分预加工”,那么就需要反思,为什么没有让消费者清楚地了解到这一信息呢?是标注的方式不够醒目,还是在宣传推广中没有向消费者强调这一点呢?
从行业的角度来看,西贝预制菜风波不仅仅是西贝一家企业的问题,它反映了整个餐饮行业在预制菜使用和信息披露方面多数存在欲盖弥彰、遮遮掩掩的情况。
但是也有部分企业主动推进信息透明化,一些连锁餐饮品牌在店内设置加工方式公示牌,以不同颜色清晰区分“餐厅现做”“半预制”和“复热预制”等类别,并对各类加工方式进行通俗科普。
海底捞完全可以借鉴这些企业的做法,进一步完善自己的信息披露方式,让消费者在点餐时能够更加清楚地了解菜品的加工情况。
但目前全国性的预制菜标识标准尚未统一,这也给企业的信息披露和消费者的认知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无论是海底捞还是其他餐饮品牌,都不能只是看西贝的笑话,预制菜这个东西如果不是西贝捅出来,也会有其他品牌中枪,长期以来国内消费者都对于食品安全不去较真,只有出了问题才会重视,如果我们所有人都能像罗永浩那样追根问题,那么餐饮企业何敢如此欺诈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