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童趣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儿童亲子

【矿总说】孩子腿型不好、走路晚?可能是儿童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

发布时间:2025-09-20 09:53:27  浏览量:1

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

不少家长发现宝宝的头型略显方正,或学步时双腿有些弯曲,常以为这只是“成长的正常过程”,却未意识到这可能是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发出的警报。

这类问题看似普遍,实则正在悄悄扰乱儿童体内钙、磷代谢的稳定,使骨骼失去健康生长所需的“支撑力”,最终引发一系列骨骼形态改变,甚至对终身健康造成影响。

“医生,您快看看我家欢欢!这两个月晚上总是哭,小枕头天天都很湿,后脑勺的头发也秃了一块……现在一岁两个月了,才长出两颗牙,比隔壁同岁的孩子少了一半!”诊室里,欢欢妈妈焦急地说道。

原来,欢欢出生后一直是母乳喂养,六个月开始添加辅食,但每天只吃些米粉和菜粥。妈妈从来没听说过需要额外补充维生素D。近半年天气转凉,担心孩子受凉,她每天只让萌萌在窗边晒晒太阳,户外活动时间不超过一小时。之前察觉孩子有些异常,妈妈自行买了钙剂给萌萌补了一个月,但夜里哭闹依旧,牙齿也不见长,这才急忙来到徐矿总医院儿科就诊。

医生检查时发现,欢欢后脑有一处3厘米左右的秃斑;前囟门尚未闭合,比一般一岁宝宝的大一些;肋骨下缘轻微外翻,可触摸到一串小小的“肋骨串珠”,手腕也略显肿胀。血液检测显示,她的维生素D水平仅12ng/mL(正常应>20ng/mL),血钙、血磷也偏低。腕部X光检查后,最终确诊为“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医生为欢欢开具了维生素D3和钙剂,叮嘱妈妈每天按时按量补充,并建议多给孩子吃蛋黄、三文鱼泥等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天气良好时,应带萌萌到户外晒太阳1-2小时,注意露出脸和手臂,以促进体内维生素D的合成。

一个月后复查时,妈妈高兴地告诉医生:“萌萌晚上睡得踏实多了,枕头再也不湿了!”三个月后再次复查,欢欢不仅新牙萌出,后脑勺也长出了新头发,血液指标全部恢复正常。此后,妈妈坚持每天为欢欢补充维生素D。现在每一次体检,她的生长发育都追上了同龄的孩子,再也看不出曾经的落后。

缺乏维生素D:骨骼健康的“隐形破坏者”

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的核心,在于体内维生素D水平不足。维生素D是人体吸收钙、磷的“关键钥匙”,一旦缺乏,钙、磷便难以被有效利用,导致骨骼无法正常钙化,变得如同“未晒干的土墙”般松软易变形。

不同年龄的不同表现:家长如何识别异常信号

这种损害在不同年龄段表现各异:

3-6个月的婴儿可能出现“颅骨软化”,轻压头顶时有类似按压“乒乓球”的弹性感;

7-8个月后,颅骨发育异常可形成“方颅”,即额头两侧突出、头型呈方形;

孩子开始学坐、学站时,胸部骨骼可能因承重和发育障碍出现“鸡胸”(胸骨前凸如鸡胸)或“漏斗胸”(胸骨中段凹陷似漏斗);

等到学走路阶段,双腿因承受体重而易出现“O型腿”(膝部无法靠拢)或“X型腿”(踝部无法并拢),严重时还可能影响脊柱,导致侧弯,为孩子的体态与健康埋下长远隐患。

科学预防:阳光与饮食的双重保障

预防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关键在于把握“来源”与“习惯”。

维生素D最主要的来源是阳光照射:皮肤经紫外线直射后可自主合成维生素D。需注意的是,6月龄以内的婴儿皮肤娇嫩、易晒伤,应避免阳光直射,可选择在树荫等散射光环境下适当活动;6月龄后,可逐步增加户外活动时间,每日保持1-2小时,暴露手臂、腿部等部位,利用阳光促进维生素D合成,但仍需避开正午强烈紫外线。

除日晒外,合理的饮食也极为重要,应保证孩子膳食均衡、摄入足够的钙与磷,为骨骼提供充足的“原料”。

不止是儿童:成年人也同样需要警惕

值得注意的是,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并非儿童“专利”。

如今许多成年人防晒意识较强(如涂抹防晒霜、打伞、戴帽),日晒时间大幅减少,反而更易出现维生素D缺乏。

因此,成人也需予以重视,可在上午10点前或下午4点后适度减少防晒措施,让手臂、面部接受15-30分钟的温和日晒,帮助身体合成维生素D,维持骨骼健康。

维生素D缺乏可防可控,行动是关键

总之,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都是“可防可控”的。只要建立良好的户外活动习惯,结合科学合理的饮食,就能为骨骼筑起一道坚实的“健康屏障”,远离变形与隐患。

本期医生

监制:荣良群

总编:王云清

编审:李长鑫

编辑 | 图文:何梦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