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童趣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儿童亲子

亲子教育之出师表讨贼兴汉(传统文化,国学经典,文化传承)

发布时间:2025-09-19 17:06:50  浏览量:1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释义

望陛下将讨贼兴汉之任交给我,若无成效,则治我之罪;若朝中无善言,则追究郭攸之等人怠慢之责。陛下亦应自行谋划,征询良策,采纳忠言,牢记先帝遗诏。我感激不尽。

今日离别,临表落泪,不知所言。

诸葛亮的担当与忠诚:读《出师表》末段有感

《出师表》末段,诸葛亮言辞恳切,读之令人动容。他主动请缨北伐,立下“军令状”:“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其担当精神跃然纸上。这不仅是臣子对君王的承诺,更是一位托孤重臣对先帝与江山社稷的沉重责任感的体现。

诸葛亮也深知朝政稳固是北伐的后盾。他直言若无“兴德之言”,则需追究郭攸之、费祎、董允等贤臣的责任。此举并非推诿,而是强调分工负责依法治国的重要性,同时谆谆告诫后主刘禅应“咨诹善道,察纳雅言”,亲贤臣而远小人。

最终,“临表涕零,不知所言”,将一位老臣在出征前对家国、对年轻君主的复杂情感——忠诚、忧虑、决心与不舍,表达得淋漓尽致。诸葛亮的这份担当与忠诚,超越了时空,成为中华民族精神血脉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