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排在我后面的近百个同学都休学、转学了”!孩子休学困境如何破解?
发布时间:2025-09-19 15:04:43 浏览量:1
一位成绩不错的重点中学学生跟随父母到我们机构寻求帮助。他诉说:“之前排在我后面的近百个同学都休学、转学了,我就成了年级最后几名。”这让他压力很大,因此想“跟风”休学。
近年来,许多孩子因学业压力、校园环境、家庭关系或心理健康问题被迫休学,而重返校园时又面临重重阻碍,复学之路充满挑战。如何科学、有效地帮助孩子复学?本文基于近30年的青少年研究与近3万例青少年心理咨询经验,展开探讨,旨在为休学孩子提供一份行之有效的复学指南。
面对孩子的休学请求,家长应该怎么办?
首先要树立一个观念:停止内卷。学习不应讲竞争,同学之间应互相帮助、互相促进、共同进步。但是现实中,学校看重升学率,家长大多希望孩子名列前茅,竞争压力可能给学生造成“只能我好不能你好”的不良心态。这是学习和教育的病态,如此功利的教育和学习观念,让孩子们厌恶学习。作为家长,对待孩子的学习不能只看成绩,而要看到孩子的进步与成长并及时给予肯定。
其次要改善亲子关系。找我们团队做过心理咨询的孩子中,大多数亲子关系都很紧张,有的孩子甚至拒绝跟父母讲话,或者看到父母就会害怕到浑身发抖。值得注意的是,亲子关系不好的时候,孩子往往采用“作践”自己的方式来惩罚父母,例如让自己失败、让自己受伤,甚至放弃生命。事实上,亲子关系没有大问题的时候,孩子的学习成绩再差也差不到哪儿去。因为孩子至少能发挥出应有的学习水平,而不是被情绪或心理的问题影响学习。
再次是守住身心健康的两条底线。这两条底线是我们团队经常强调的“83原则”:保障孩子每天至少8小时的睡眠时间,保障孩子每天3小时的活动时间。
如果睡眠时间都得不到保障,孩子是无法做到身心健康的,因为睡眠剥夺一定会造成严重的情绪和心理健康问题。家长应该无条件地支持孩子每天至少睡8个小时,并给孩子充足的活动时间。
一位好友的女儿前两年考上了北京的名牌大学,我邀请她到家里做客。我和她也已经有好几年没见了,接触下来发现这个女孩没有中学生常有的焦虑和抑郁的状况,很自信、落落大方,并且发自内心地喜爱学习、喜欢自己的理工科专业。我问她高中过得怎么样,她告诉我虽然“压力山大”,但总体而言非常快乐。学校里有很多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有几千人的盛大运动会,有各种各样的文艺演出,有学工、学农等各种校外实践,真正做到让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所以她的高中生活过得充实而快乐。一年后,她所在高校的辅导员团队来我们机构培训,我向她所在院系的领导提起她,领导盛赞她多才多艺、性格好、人缘佳,成绩还是年级第一。
孩子在学校里快乐成长,怎么可能会厌学?所以,不是只有高度内卷,把学校变成“集中营”或者“高考工厂”才能出“好成绩”。要防止孩子厌学,整个社会,尤其是包括教师和家长在内的教育体系,要用治理雾霾的决心和思想,来治理学生的成长环境问题。纠正错误的、功利的教育观,重拾立德树人的正确教育观。
在实践中总结
“复学指南”
我们团队研究休学孩子的复学规律,发现基于不同类型的休学原因,最后复学的可能性和难度是不同的,并根据心理学原理以及大量的咨询实践总结出一份复学指南——
第一步:放下焦虑,不以短期复学为目标。
家长需调整心态,避免将复学视为“唯一成功标准”,更不能追求快速复学。同时家长要避免灾难化思维,觉得孩子休学就像“天塌了”似的。作为父母,要无条件地接纳孩子,支持孩子利用休学的时间调整心态、重拾信心。
第二步:改善亲子关系,提供更好的支持。
亲子关系大于学业成绩。大多数休学的孩子存在亲子冲突。家长须停止指责,转为倾听与支持。在我们的一次直播中,家长的一句话触动了许多人:“如果家里都没有让孩子放松的地方,还有哪里可以放松呢?”
第三步:评估阻碍因素,也就是找到卡点。
要对孩子及其所处的家庭、学校等环境进行深入评估,识别孩子厌学的具体原因(如学业压力、社交恐惧等),以及可能阻碍孩子学习、成长的其他因素。
第四步:制定个性化方案。
根据上述评估结果,为孩子设定个性化的心理调节与成长方案,包括情绪调节、心理问题干预、学习问题干预、人际关系与环境的改善等。
青春期的孩子,受到生理影响,情绪本身就不太稳定,加之心智没有发育成熟,抗压能力较差,常常给人感觉“一点就着”,沟通往往会以孩子的崩溃结束。因此,家长更要准确地觉察双方情绪,尤其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关心则乱,在面对孩子时,家长有“恨铁不成钢”之类的情绪是正常的,但要学会控制情绪,不要外露出来给孩子施压,才能保证沟通顺利、有效地进行。
休学孩子的家庭,想强化和提升家庭支持系统,需要考虑整个家庭的功能性如何,包括父母本身的养育方法、互相之间的关系、家庭内部的动力等因素。比如一位母亲通过心理咨询意识到孩子因为爱玩游戏而休学这一问题背后的情感需求,最终与孩子达成和解。母子关系成了孩子心理支持的力量。
第五步:为重返学校准备预案并练习。
探讨复学可能性与心理准备情况,如孩子的情绪与行为状态的稳定性、孩子的心理功能恢复情况等,并制定多套复学方案(如孩子复学的意愿、换学校或班级、允许暂时不交作业、减少课堂提问等)。现在孩子完成学业的方式是多样化的,例如参加国内高考或是改换赛道出国留学,国际学校也有多种教学方式,适合孩子的才是最好的。
同时,也要探索孩子不回学校复学的替代学习方式(如线上课程、家庭教育等)。此外,返校计划的制定不可追求一步到位,而要循序渐进,让孩子逐步适应;还要提前与教师沟通,确保孩子返校后不被歧视或受到过度关注。复学初期孩子可能出现退缩行为,家长需耐心接纳,学校和教师要给予足够的支持。
第六步:持续心理支持,家长观念改变。
即使孩子复学成功,仍需定期做心理咨询巩固效果。家长和学校要持续提供支持,共同为孩子建立完善的支持机制和反馈机制。如果孩子不能返回学校复学,家长也不要觉得走到了绝境,校园学习只是整个学习体系中的一部分,当今时代,孩子在社会中学习或者自学同样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20世纪80年代,曾经流行“造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等“读书无用论”观点。彼时,许多优秀的学生放弃上高中、大学而选择上中专或技校以尽早就业。如今教育内卷愈演愈烈,过度强调学习成绩,忽视孩子成长中比成绩更重要的东西,如此买椟还珠的心态最终导致了学生厌学、拒学等问题。
休学不是终点,而是孩子重新认识自我、调整生活节奏的契机。通过科学的心理支持、家庭关系修复和学校配合,大多数孩子能够逐步重返校园。教育的本质是学以成人、立德树人,而非制造焦虑和内卷。只有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营造支持性环境,才能帮助孩子走出困境,真正找回学习的动力与生命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