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春秋假提上日程,职工怎么看:盼亲子出行,忧无暇陪伴
发布时间:2025-09-19 14:04:55 浏览量:1
近日,商务部等9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扩大服务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五方面19条举措,其中明确:优化学生假期安排,在不改变放假总天数和教学时间总量的前提下,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结合气候条件、生产安排、职工带薪休假制度落实等因素,科学调整教学与放假时间,探索设置中小学春秋假,相应缩短寒暑假,增加旅游出行等服务消费机会。这一政策既让不少家长期待能在春秋好时节带娃出游,也让“孩子放假家长难休假”的现实矛盾浮出水面。
激活教育价值,撬动消费潜力
“终于能在不挤旺季的情况下,带孩子游山玩水了!”“支持上海试行春秋假,孩子们多几天休息真好。”“支持!叫孩子们回老家掰掰玉米,揪揪花生,蛮好。”消息一出,迅速点燃家长群体的期待热情。
事实上,春秋假不算新鲜事。2013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已提出,地方政府可以探索安排中小学放春假或秋假。2014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2019年国家发改委等9部门发布的《关于改善节假日旅游出行环境促进旅游消费的实施意见》、今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中,都提到地方可以探索安排中小学的春秋假。
不少网友表示,春秋两季气候宜人,是带孩子户外活动的黄金期。对学生而言,学期中插入短假期,可卸下作业负担、调整学习状态,还能走出教室接触自然,补上实践知识,拓宽眼界。
在拉动消费方面,春秋假也能发挥重要作用。长期以来,我国旅游市场“寒暑旺季拥堵、春秋淡季冷清”,增设春秋假可分流寒暑假客流,既提升游客体验,又激活春秋季旅游市场。
在此背景下,多地都对中小学春秋假有过试点。据相关媒体报道,今年8月以来,广东佛山、浙江舟山、湖北恩施陆续官宣,将试点或施行春秋假。
家长喜忧参半:面临带娃难题
然而,家长们在美好期待之余不无担忧。特别是对于一些双职工家庭来说,原本寒暑假“没人带娃”就已是不少家庭的烦心事;如今再添春秋假,“带娃难”的矛盾是否会加剧?
无论是带孩子参与研学实践,还是规划家庭旅游,都离不开家长的时间支撑,而时间恰恰是现代职场父母最稀缺的资源。“孩子放假家长不放假?娃闲爹妈忙咋整?”有网友直言不讳:现在很多家庭都是老人不在身边,请保姆又不放心,要是学校没托管,假期反而成了棘手问题。还有些家长愁学习,特别是面临中考、高考的家庭,就怕假期把孩子的心玩散了,耽误学习进度。
事实上,关于春秋假的争议早有显现。杭州是全国最早试水春秋假的城市,自2004年推行至今已逾20年。据媒体报道,去年9月,一位杭州市民曾在网上建议“取消主城区学生春秋假”:“以秋假为例,刚经过暑假,开学后马上是中秋假期,接着是国庆长假。孩子们刚好回校后差不多快要收心了,又放假了。”
家长期待弹性休假与多元托管
采访中,面对春秋假带来的带娃难题,不少职工结合自身经历提出建议,呼吁通过完善配套措施,让政策红利惠及更多家庭。
受访者普遍认为,家长的放假时间不匹配,是中小学春秋假推行的最大阻碍。“最期待的是带薪休假能更灵活”,在上海一家互联网公司工作的王先生表示,虽然单位有年假制度,但申请时往往受工作进度限制,“如果能明确,孩子春秋假期间,家长可优先申请弹性休假或错峰休假,可以让家长安心许多。”与此同时,市场化托管机构的规范问题也备受关注。“之前找托管班踩过不少坑,教师资质的问题、收费虚高的问题”,做销售工作的赵女士建议,能有更多托管服务,包括学校的假期托管、社区的儿童中心和市场化的育儿服务,为不同需求的家庭提供选择。
正如不少网友所言,春秋假要真落地,光靠学校远远不够,更需社会各方共同努力,让中小学春秋假真正放得好、推得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