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语音障碍——面对口吃儿童家长如何做?
发布时间:2025-09-18 17:31:26 浏览量:1
面对口吃儿童,家长往往很焦虑,焦虑的心情导致不适合的做法进一步加重口吃表现。提供几个小方法帮助家长和儿童正确对待口吃情况。
1. 接纳孩子的口吃,不否定、不施压
- 不刻意提醒“你又口吃了”“慢慢说”,也不打断、纠正孩子的说话,避免让孩子产生“说话是件可怕的事”的心理暗示。
- 当孩子口吃时,保持耐心,用眼神、点头等动作表示“我在认真听”,让孩子感受到“即使我口吃,爸爸妈妈也愿意听我说”。
2. 调整自身语言方式,给孩子“慢下来”的示范
- 家长自己说话时放慢语速(建议每分钟100-120字),用温和、平稳的语气交流,避免急躁或快速说话,让孩子有足够的时间模仿和跟随。
- 用简单、简短的句子与孩子沟通,避免复杂的长句,减少孩子的语言理解和表达压力(比如不说“我们等下先去超市买牛奶,再回家给你做你爱吃的面条”,可拆分为“我们先去超市买牛奶,好不好?”“回家后给你做面条吃”)。
3. 减少语言场景的“紧张感”
- 不强迫孩子在陌生人面前“表演说话”(比如“跟叔叔阿姨说句话”),也不因为孩子口吃而不让他说话,尊重孩子“想不说就不说”的意愿。
- 日常沟通多选择轻松的场景(比如散步、玩玩具时),避免在孩子着急、疲惫(如饿了、困了)时强迫他说话。
4. 多给予正面反馈,强化“顺利说话”的信心
- 当孩子说话相对流畅时,及时给予具体鼓励(比如“你刚才说‘今天玩滑梯很开心’说得很清楚,妈妈听得很明白”),而非笼统的“你说得真好”。
- 关注孩子“想说的内容”,而非“说话的方式”,让孩子知道“爸爸妈妈在意的是你想表达什么,不是你怎么说”。
温
馨
提
示
口吃或者发音不清可能影响孩子心理发育,影响以后语言发展,有口吃或者发音不清问题,请就诊省妇幼儿童保健科郝鹏锴主任门诊。
周一、周三、周五、周日
出诊地点:
吉林省妇幼保健院
清华院区317诊室
稿件:儿童保健科 郝鹏锴
编辑:宣传统战部 张明月
初审:宣传统战部 张驰、滕菲
复审:宣传统战部 李明松
终审:宣传统战部 郑莉莉
﹝作者﹞
儿童保健科 郝鹏锴
主任医师,吉林省妇幼儿童保健科副主任,中国儿童心理保健协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医学遗传医师分会妇幼保健专业委员会委员、吉林省新生儿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吉林省妇幼保健协会委员,吉林省妇幼保健协会儿童保健分会副主任委员,吉林省出生缺陷协会委员。发表数十篇论文,承担多项省级课题并获得相应奖项。
擅长遗传代谢病、基因解读、儿童营养问题(肥胖或消瘦)、孤独症、语言或智力低下等发育迟缓疾病、多动症、抽动症、学习困难、常见儿童保健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