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童趣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儿童亲子

超暖心!前三季度合肥儿童福利工作交出新答卷

发布时间:2025-09-17 15:24:18  浏览量:1

2025年前三季度,合肥市民政局聚焦孤儿、困境儿童、流动儿童等重点群体,以“保基本、强服务、促创新”为核心,扎实推进各项工作,用精准举措筑牢儿童权益“防护网”,用多元服务传递民生温度,多项工作获肯定,交出一份有力度、有温度的民生答卷。

合肥持续加强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的基本生活保障。截至目前,合肥为355名孤儿、2663名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全额发放基本生活费6591.687万元,确保“应发尽发、一分不少”。在学业支持上,“福彩圆梦”“事无儿童助学工程”为87名孤儿、331名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发放助学资金77.6万元,让“经济帮扶”延伸为“学业护航”。医疗救助方面,“明天计划”为6名患病儿童报销治疗费用2.13万元,精准解决孤残儿童“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陪伴常在,留守儿童不孤单

合肥在全市推动“牵手行动”,为2069名农村留守儿童全部落实“一对一”牵手陪伴,1809名牵手人常态化开展陪伴服务,让孩子真正感受到“有人疼、不孤单”。

基层服务网络也越织越密。目前全市已建成154个乡镇(街道)未保工作站,实现村(居)“儿童之家”全覆盖,并配备163名儿童督导员和1806名儿童主任,打通儿童关爱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不少地区还涌现出特色做法:巢湖市苏湾镇“1+N”联动机制、蜀山区“三维帮扶链”、肥西县“一户一档”动态管理等,让帮扶更加精准暖心。

合肥通过“政策宣传+特色活动”双线推动儿童关爱服务。一方面以动漫、手册等通俗形式讲解福利政策;另一方面组织各类体验活动——如“皖疆童行”“非遗体验”“红色传承”等,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学习、在陪伴中成长。

截至目前,全市共开展儿童关爱活动698场,发放慰问金129万元和价值39万元的物资,动员174家社会组织参与,惠及儿童超1.6万人次。

依托市、县两级妇女和未成年人保护专班,建立重点未成年人“精准台账”,实现动态管理;对“助童成长计划”纳入儿童落实“一案一策”,成功化解多起复杂个案。

聚焦流动儿童,服务更精准

合肥还特别关注流动儿童群体,联合多部门印发《流动儿童在居住地享有关爱服务合肥市清单》,创新推出23项精准服务,构建“大数据+网格化”监测体系,明确服务内容、责任主体与保障措施。截至8月底,全市在册流动儿童12.262万人,医保参保率达97.4%、公立学校入学率85%、社会适应率95.8%。相关做法获民政部通报表扬。

同时,合肥强化跨部门、跨地域、跨领域协同联动,加快构建“多方参与、齐抓共管”的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格局。联合社会救助处开展专项排查,促进信息互通与资源共享;对接平安办、审计、统计等部门,精准报送材料,为决策提供有力数据支撑;配合国家统计局合肥调查队完成《合肥市流动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状况调研报告》与《合肥市困境儿童心理健康关爱服务能力提升研究调研报告》。

社会齐参与,关爱不停步

合肥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儿童关爱,包河区创新“互联网+公益”模式,通过“圆梦微心愿”小程序联动32家企业、15所学校,募集物资价值20万元。搭建“益路童行”线上社群,开展“公益软笔书法班”“党史读书会”等活动,吸引217名志愿者常态化参与,形成“需求发布—资源认领—服务反馈”闭环。

肥东县升级儿童福利机构,打造“养育+康复+教育”一体化阵地,连续8年开展“牵手行动”,募集社会资金超50万元,组织“微心愿圆梦”“冬令营”等活动46场,覆盖困境儿童800余人次。

经开区建立以社工站为核心搭建“资源池”,建立困境儿童“需求清单—资源匹配—效果评估”机制,分层培育心理咨询师、律师等专业志愿者,以及宝妈、退休教师等草根志愿者,形成“专业力量打底、大众力量添彩”的服务体系。

从“保基本”到“促创新”,从“兜底线”到“优服务”,合肥正以儿童需求为导向,持续探索民生保障的“合肥路径”,这份暖心答卷背后,是无数民政工作者、志愿者、爱心企业的接力奔跑。未来,合肥将继续以坚实臂膀与温暖双手,守护每一朵“小花”向阳生长。(合民宣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