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病从口入”,不可忽视的儿童沙门菌感染
发布时间:2025-09-17 14:58:58 浏览量:1
今年7月,广东省阳江市江城区某幼儿园发生沙门菌食物中毒事件,报告发病儿童130例。
其实每年的夏秋季节,儿童尤其是婴幼儿易罹患沙门菌胃肠炎,家长们往往认为是普通的“吃坏肚子”或“肠胃感冒”。
沙门菌属食物中毒是一种常见的细菌性食物中毒,其发病率高,中毒症状有多种多样表现,其中以胃肠炎型最为多见。
沙门菌是一种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它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它最喜欢“潜伏”在以下地方:
禽畜肉类:未煮熟的鸡肉、鸡蛋、猪肉、牛肉等是重灾区。鸡蛋尤其需要注意,细菌不仅可能附着在蛋壳上,也可能直接污染蛋液。奶制品:未经巴氏消毒的生牛奶及其制品。海产品:未彻底煮熟的鱼、虾、螃蟹等。被污染的水源和果蔬:用被污染的水冲洗或灌溉的蔬菜水果也可能携带病菌。宠物:爬行动物(如乌龟、蜥蜴、蛇)是沙门菌的常见携带者,鸟类、小狗小猫等也可能携带。儿童主要通过食用被污染的食物和水,或接触被感染的宠物及环境后不洗手就吃东西而“中招”。
孩子感染沙门菌后有哪些症状
儿童感染沙门菌后,通常在进食污染食物后6-72小时内出现症状,主要表现为急性胃肠炎:
发热:往往是首发症状,体温可较高。腹泻:大便性状多为稀糊状或水样,有时会带有黏液,严重时甚至便中带血。腹痛、恶心、呕吐:伴有腹部绞痛和频繁的呕吐。其他:头痛、乏力、全身肌肉酸痛等。
出现什么情况必须立即就医
虽然多数感染可自愈,但一旦出现以下危险信号,必须立即寻求医疗帮助:
持续高烧不退频繁腹泻、呕吐,导致出现脱水迹象(如:哭时眼泪少、口唇干燥、眼窝凹陷、小便量显著减少、精神萎靡、异常嗜睡等)大便中带血或呈黑色剧烈腹痛,无法缓解出现神志改变,如惊厥(抽搐)、反应迟钝⚠ 特别注意:沙门菌有可能从肠道侵入血液,引起败血症、脑膜炎等严重并发症,这对婴幼儿来说是非常危险的。家庭护理与治疗要点
如果孩子症状较轻,医生通常会建议居家护理:
补液是关键!首要任务不是止泻,而是预防和纠正脱水。应使用口服补液盐Ⅲ,它能有效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合理饮食:一般无需禁食,如呕吐频繁时可暂禁食3-4小时,呕吐缓解后,可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粥、烂面条等。避免高糖、高脂肪和辛辣食物。不要乱用药:切勿自行使用止泻药(如蒙脱石散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强行止泻可能把细菌“关”在体内,加重病情。抗生素需由医生判断后使用。充分休息:保证孩子有足够的休息,以帮助身体恢复。最好的治疗是预防
预防沙门菌感染,记住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食品安全五要点”:
保持清洁:餐前便后、处理食物前,用肥皂和流动水彻底洗手。保持厨房用具和台面的清洁。生熟分开:处理生肉和熟食的砧板、刀具、餐具要分开,避免交叉污染。彻底做熟:确保肉类、禽类、蛋类完全煮熟(鸡蛋直至蛋黄和蛋白都变固体)。不要给孩子吃生的或半生的鸡蛋。安全存放:食物烹调后尽快食用,剩菜应及时冷藏(2小时内)。冰箱不是保险箱,食物不宜存放过久。使用安全的水和原料:选择新鲜的食材,不饮用生水或生牛奶。
重要提示:
接触宠物(尤其是乌龟、蜥蜴)后,务必彻底洗手。鸡蛋在烹饪前,最好先清洗一下蛋壳。处理生肉后,要彻底清洗双手和所有接触过的表面。儿童沙门菌感染是“可防、可控、可治”的。作为家长,无需过度恐慌,但必须保持警惕。在这个细菌活跃的季节,让我们一起筑牢“勤洗手、吃熟食、喝开水”这道安全防线,让孩子们能够健康、快乐地度过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