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市北街小学教育集团紫坪铺校区:办一所适合山区儿童发展的家门口的好学校
发布时间:2025-09-17 14:22:40 浏览量:13
2024年,都江堰市基于地域远近、学校校情等因素,按照城乡结合,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结合的原则,在乡村振兴教育联盟的基础上,选择城区优质学校北街小学与山区小规模学校紫坪铺学校开展集团化办学工作。同年9月,都江堰市北街小学教育集团紫坪铺校区挂牌,以“办一所适合山区儿童发展的家门口的好学校”为目标,开启乡村振兴教育联盟2.0版本的实践。
构建“三共”模式,激发教育活力
制度共建,确保管理有序高效。集团以“名校+弱校”模式,以北街小学党总支书记全面领导、北街小学党总支委员、副校长同时兼任紫坪铺学校校长的多法人联合体管理方式,构建“3个1”全覆盖机制(即:紫坪铺校区每1个班级、每1门学科、每1个管理部门,均有北街小学对应团队深度对接),实现行政交流常态化,推动由“学校管理”向“集团管理”转变。
师资共育,提升教学水平。集团在师资资源优化利用上,实施教师流动制度,提供专业发展支持,编制动态调整。通过名师骨干优秀教师跨校执教、“1+1”双师制、跨校兼课、“导师+学科组”研修共同体、跨校区听评课、联合赛课等,紫坪铺校区教师的专业能力快速得到提升。
资源共享,拓宽学生成长空间。两校区共享优质课程资源及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学生活动实现“同频共振”。集团本部设计的“新春心理游园活动”“西区水厂研学”等项目引入紫坪铺校区;紫坪铺校区空竹队在成都市空竹比赛中包揽27项冠军,成为区域特色教育名片。
此外,紫坪铺校区学生到北街小学开展“一日、一周研学”“跳蚤市场”等活动29场,山区学生得以走出校园,体验城市优质教育资源。
优化校园环境,满足多元需求
升级硬件,打造山区儿童的成长乐园。集团化办学以来,紫坪铺校区功能室按“五育并举”需求重新布局,通过改造美术教室和工作坊、优化活动区域、增设室内活动空间、改造翻新食堂等,为寄宿的孩子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
提升软件,给予山区儿童家的温暖。紫坪铺校区将近60%的孩子为留守儿童,学校通过改进住宿环境、科学设置住校生晚间课程、定期组织各类活动、实施“全员家访”制度、开设“校长信箱”“少先队红领巾信箱”等,多措并举为山区儿童提供全面成长支持。
创新机制建设,推动特色发展
制定“大先生”工作制度,落实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职责。紫坪铺校区为每一位学生指定一位教师作为他的“大先生”,详细制定都江堰市北街小学教育集团紫坪铺校区“大先生”责任目标书与工作手册,明确“大先生”在学业辅导、心理疏导、生活指导等方面的职责,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得到全方位的关注与支持。
构建“1+N”协同育人体系,画好校家社协同育人“同心圆”。紫坪铺校区以学校为核心,联动家庭、社区、企业、科研院所等多方力量,构建“1+N”协同育人网络,努力争取各类社会资源,为学生创设更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形成教育合力。
创新课程设置,实现从“单一课堂”到“无边界学习”。紫坪铺校区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以乡土为基、实践为径,打造“无边界学习”生态。学校深度联结家乡生态,开发校本课程“探寻大山里的珍宝”,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索自然,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同时充分整合各级资源,开发多元化社团课程课程,如空竹课程、中医药课程等,丰富学生课外生活,全面提升综合素质。
教育非一日之功。没有豪言壮语,只有细水长流的耕耘;不移植大树,只培育适合土壤的种子。未来,北街小学教育集团紫坪铺校区将继续深化集团化办学内涵,探索适合山区教育的发展路径,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教育。(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