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童趣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儿童亲子

让教师主导协同育人

发布时间:2025-09-17 08:40:27  浏览量:1

在这个信息如潮、价值多元的时代,教育早已不是校园围墙内的独舞。学生在校的行为习惯问题,往往能从家庭教养方式中找到根源;亲子关系的矛盾,也常会投射到校园的同伴交往与师生互动之中。家校协同的问题已经不单纯是学校与家庭如何互动或教育是否合拍的范畴,背后往往是社会系统性问题的折射。学校作为育人的专业机构,拥有专业的教育人员,理应被赋予开展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功能与权利。

成都师范银都紫藤北区小学积极回应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时代需求,以教师主导为突破口,开展了协同育人的系统行动。

专业指导,明确协同育人机制。教师在协同育人过程中发挥专业优势,对家庭和社区的教育活动提供指导和支持,以确保教育目标的实现。在专业指导中形成了包括主题、目标、指导内容、方式、效果在内的行动机制;专业指导的主题来自对家长、社会的调查,以解决现实问题和现实冲突为主;在实施中还定期组织家庭教育讲座、工作坊、亲子活动、案例分享会与一对一咨询,覆盖教育理念提升、学习习惯培养、家庭文化传承等主题,增强家校社教育共识与方法协同。

近年来家庭亲子矛盾不断发生,我们便以“沟通,从心开始”为主题开展亲子班会课。课堂上,教师通过精心设计的亲子沟通能力测试和小组扮演活动,引导家长从旁观者角度反思沟通方式,科学认识孩子的心理问题,鼓励家长换位思考。学生借助语音助手勇敢表达心声,教师通过词频分析提炼出“知心、走心、同心”的沟通原则,为家长提供指导。在此过程中,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在缓解亲子矛盾的同时提升了家长的教育水平,为构建和谐亲子关系奠定了基础。

课程创生,找到协同育人路径。教师主导的家校社协同育人课程创生是指教师在课程设计与实施过程中起到核心引领作用,共同创造和实施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课程,强调通过三方的紧密合作,共同识别教育需求,开发课程内容,实施教育活动,评估教育效果。

教师通过详尽的调查与访谈流程,深入洞悉家长与学生的切实需求,进而确立课程的核心目标;充分挖掘并有效利用学校、家庭及社区的丰富资源,精心设计和开发课程内容,确保其全面性与针对性;强化教师与家长、社区的紧密合作,携手共创课程内容,旨在提升课程的实用价值与多样性,满足多元学习需求;建立有效的反馈与评估机制,依据实际成效与反馈意见,不断优化和完善课程内容及教学方法,推动课程质量持续提升。

为了与家长形成一致目标,达成儿童完整生长的共同追求,学校启动“菜单式家长课程”项目,围绕“家风营建、儿童理解、习惯养成、亲子沟通、风险防范”五个家庭教育中的重点主题,定制培训内容,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培训,线上分享教育资源、专家讲座,线下举办家长沙龙、家长开放日等,从而更好地达成教育共识。

资源整合,优化协同育人配置。教师主导的家校社协同育人资源整合,是指在学校、家庭、社区之间建立起一种有效的资源共享和互动合作机制,通过教师的引导和组织,实现教育资源的最优化配置。

资源共享,共享家校社教育资源,如图书馆、实验室、体育设施等,以及社区的文化资源、场地资源,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多机会;信息互通,建立信息交流平台,如家校联系群、社区公告栏等,确保教育信息及时传递给家长和社区成员;活动联办,联合家庭和社区力量,共同举办教育活动,如家长开放日、社区文化节、志愿服务活动等;专业互助,学校教师提供专业支持,如家庭教育指导、社区教育讲座,家长和社区成员则可以提供社会实践资源。在实施中,形成主题、目标、范围、方式、效果在内的相应资源。

在麓客岛研学实践中,教师主导整合三方资源,与家委会及社会第三方机构代表共同组建活动协同团队。教师负责整体策划、资源筛选与流程统筹,社会第三方机构承担场地资源划分、活动组织及人员调度等工作,家长则根据自身职业与特长进行合理分工,助力孩子深度体验课程。在活动中,教师精心甄选合适的家长资源,统筹研学实践的整体安排,最终实现家校社资源“1+1+1>3”的协同效应。

作为新时代教育改革的关键一环,教师主导的家校社三方应通力协作,形成强大的育人合力,共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与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作者分别系成都师范银都紫藤北区小学校长、副校长)

《中国教师报》2025年09月17日第5版

作者:马宏韬 胡雪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