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童趣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儿童亲子

冷门儿童片,苏联的阶级寓言

发布时间:2025-09-17 08:02:00  浏览量:1

阶级之间的融合可能吗?长久以来都有人探讨类似的话题,不是一个阶级的人有没有和睦相处的可能性。尽管问题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问题的回答却是非常遗憾的。阶级的交融需要双方都出让一些东西,然而这种出让并不可能一直存在,因此,阶级之间的相互理解就像一个美好的肥皂泡,看似绚烂,实则一吹就散。

《压路机和小提琴》是今天给大家推荐的影片,本片是塔可夫斯基的处女作,作为一部短片,电影充分探讨了阶级和解的可能性,并且给这种可能性加上了一个问号。

萨沙是一个五岁的小男孩,因为妈妈想要他练习小提琴,所以萨沙不得不每天抽时间去学习,当同龄的小伙伴在玩耍的时候,萨沙必须去上小提琴课。因此,他总是被邻居小伙伴们嘲笑。有一天,当大家都在玩弄萨沙的时候,压路机驾驶员瑟黎卡出现了,他赶走了别的孩子,同时让萨沙对他产生了敬仰。两个人便很融洽的成为了好朋友。当萨沙为瑟黎卡演奏了一曲之后,瑟黎卡跟他约定要在七点一起去电影院看电影,然而约定的时间到了,萨沙却被妈妈反锁在了房间里不允许出去,瑟黎卡悻悻的等待着,最后失望而归。

?《压路机和小提琴》是一个双向奔赴的故事,这部故事发生的背景设定在苏联的电影,本身讲述的就是在苏联的社会主义体系之下,人们之间的阶级差异很小,但就在这种很小的前提下,两个不同阶级的人想要在一起相处,也是非常困难的。

我们可以从萨沙的角度看看瑟黎卡的存在,他不仅仅是自己的朋友,而且是自己的仰望的对象。而萨沙本身是不带有任何的阶级色彩的,除了男孩的调皮,萨沙虽然是资产阶级的出身,但却少有资产阶级的理念。当然,萨沙并不是完美的赤子,当他愤怒的将面包扔掉的时候,少有的遭到了瑟黎卡的训斥。这里其实已经说明了萨沙与瑟黎卡之间的阶级差异。

而后半部分,当萨沙为瑟黎卡演奏的时候,这种微小的裂痕便被弥合了,两个人实现了短暂的交融。而这种交融的核心原因也有瑟黎卡自己的作用,对于萨沙的生活,瑟黎卡是非常向往的,虽然他对于萨沙有一种面对小孩子的疼爱,但对于萨沙的小提琴,瑟黎卡展现出来的是一种期待,一种从一个压路机驾驶员身上展现出来的,对于小提琴演奏者的期待。这种期待同样是超越阶级的。

萨沙感慨于瑟黎卡的强壮,瑟黎卡反而向往萨沙可以在艺术的海洋里游荡。两种期待被一个巧合结合在了一起,即便是短暂的结合,对于萨沙和瑟黎卡来说也是可以得到极大的满足的。然而这种非常规的结合并不能彻底的推翻常规的现实。萨沙是一个资产阶级内部对于无产阶级有所向往的孩子,但是他所面临的阻碍太多了。

从小提琴老师到自己的母亲,萨沙生活中面对的阻碍稍微加一点力就能轻易地将他困囿,而对此,萨沙没有一点的办法。他所反抗的方式也很脆弱,给予自己遇见的小女孩一个苹果,最后通过纸飞机想要跟瑟黎卡建立沟通等等。这些看似美好的期待从一开始就注定了落空。因此,对于塔可夫斯基来说,阶级和解几乎是不可能。

而对于当时的苏联来说,社会主义治下更多的是从表面上消除了阶级,然而在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大家对于阶级嘴上不说,但都心知肚明。瑟黎卡拒绝同样为压路机驾驶员的女人的求爱,将自己美好的未来的向往寄托在和萨沙成为朋友之上。然而瑟黎卡最终面临的却是更深的失望。虽然表面上看,瑟黎卡是一个人人都尊敬的工人阶级,但是在他的内心深处,他依旧是对于高于自己阶级的萨沙的生活有一种向往的。

最难弥合的是人心,当一个人有这样那样的期待的时候,我们总是无法真正的彻底的让他反其道而行。阶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不论我们愿不愿意谈论这样的事情,这样的事情本身也会长久存于我们所处的社会。一切的一切都是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的,但即便是答案早已经被注定,总有人会愿意追求这样的答案而献出自己的力量,这种力量就是希望。

不同于别的描述阶级矛盾的电影,本片采用了两种视角来重复描写,为的就是让观众们充分理解阶级矛盾并不是一个阶级与另一个阶级的矛盾,更多的是两个阶级之间固有的自身问题结合在一起所产生的矛盾。双向的描述有助于我们更加全面的了解问题。而解决问题的办法在苏联时代并不明朗,在当今时代更需要更多的人展开讨论去继续加油努力,总会有办法能帮助我们前进。

……

你好,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