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患者安全日】安全护理每个新生儿和儿童
发布时间:2025-09-17 08:01:00 浏览量:1
儿童,尤其是新生儿和9岁以下儿童,在复杂的医疗服务体系中面临极高风险。这是因为他们正处于持续发育阶段,有着特定的健康需求与疾病特征。
新生儿黄疸是宝宝出生后常见的现象,核心是血液中胆红素水平升高导致皮肤、眼巩膜发黄,及时、准确地检测是判断是否需要干预的关键。肉眼观察是初步判断新生儿黄疸的常用方法。自然光线下轻压新生儿鼻尖或前额皮肤,松开后观察是否呈现黄色。黄染通常从头面部开始,随着胆红素水平升高逐渐向躯干、四肢蔓延。当黄染进展至手足心时,往往提示胆红素水平较高。该方法简便但存在主观性,需结合经皮胆红素测定(最常用)来判断,该测定操作简单、无痛苦,适合快速判断;但结果会受皮肤厚度、肤色、胎脂等影响,只能作为“初步参考”,若数值偏高,需进一步做血液检测确认。
血清胆红素测定(金标准)能直接测量血液中胆红素浓度,为治疗方案提供依据;采血后需按压针眼片刻止血,家长无需过度担心疼痛,单次采血对宝宝影响极小。总之,新生儿黄疸检测的核心是“先初步筛查,再精准确诊”。家长发现宝宝皮肤发黄后,及时带宝宝就医,通过专业检测确定胆红素水平,才能决定是否需要光照治疗、药物治疗或观察,避免延误干预或过度医疗。
2019中国儿童钙营养专家共识(简写版)
1.按需补钙:0-6月200mg/日、7—12月250mg/日、1-3岁600mg/日、4-7岁800mg/日;早产儿70~120mg/(kg·日),佝偻病儿童>500mg/日(可将饮食中的钙一同计算在内)。
2.优选来源:以奶类为主,不同年龄段摄入量不同;饮食不足或患佝偻病者,需在医生指导下补钙剂,同时补维生素D(促钙吸收)和K2(引钙入骨)。
3.生活干预:按年龄选运动(如婴幼儿被动操、学龄儿童跳绳),每日1~2小时日照(选9-10点或4-5点)。
4.补充建议:佝偻病由维生素D缺乏和/或钙低导致,需同补;儿童期足量补钙可降低成年骨骼病风险,低龄儿童需重点监测钙营养。
儿童腹泻是儿科常见的疾病,可能由感染引起(细菌,病毒),也可能仅仅是饮食不当(比如新添加辅食,暴饮暴食),食物过敏也可能导致腹泻。
腹泻治疗的重点就是预防和纠正脱水。
儿童腹泻时水分和电解质大量流失。轻中度腹泻可首选口服补液盐,每次稀便后补充一定量的液体(<6个月50ml,6月-2岁100ml,2-10岁150ml);如果孩子进食困难,或出现严重脱水表现比如:尿量明显减少、皮肤弹性差、哭时眼泪少等,应该立即就医静脉补液。
药物治疗。
1.止泻常用的口服药为蒙脱石散,要注意其正确用法即:3g配比50ml温开水,冲调成均匀糊状,两餐之间空腹服用。
2.益生菌有助于恢复菌群平衡。
3.补锌治疗可修复肠道黏膜屏障,缩短腹泻持续时间。
需要注意的是非细菌感染性腹泻不需要抗生素治疗。乱用抗生素不仅破坏菌群平衡,也可能增加细菌的耐药性,甚至加重腹泻。
饮食治疗:母乳喂养儿可继续哺乳;配方奶喂养儿可选择低乳糖或无乳糖配方奶;已添加辅食的儿童,应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烂面条等。应避免高糖、高脂、高纤维素饮食。
儿童出现腹泻建议化验大便,能够明确是否为感染性腹泻及感染病原体的种类,从而针对性地选择药物治疗。
作者:李文杰
编辑:王宪颖 宋洋
校对:陈泽明
初审:孙晓
审核:崔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