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童趣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儿童亲子

从 “被照顾” 到 “去帮助”:我的志愿初尝试

发布时间:2025-09-14 23:26:00  浏览量:2

确诊精神分裂 3 年后,社区社工👩🏫笑着问我:“要不要试试每周来图书馆帮忙?就 1 小时,不难的。” 我攥着衣角犹豫了好久 —— 生病后总觉得自己 “只会添麻烦”,但还是点头答应了。第一次参与的是儿童绘本整理📚,刚蹲下身就慌了神:书脊上的编号看得我眼睛发花,生怕放错位置。这时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奶奶👵走过来:“姑娘,能帮我找本《小熊绘本》吗?孙子吵着要看。” 我慢慢在书架上翻找,当把书递到她手里时,她紧紧握着我的手说 “谢谢你啊,孩子,你可帮了我大忙”,那掌心的温度和笑容😊,像一道小光,让我第一次觉得 “原来我也能帮到别人”。

🐱 适合的志愿:选 “低压力” 场景找节奏🌿

后来我慢慢找到两种最适合自己的志愿方式,不用勉强社交,却能感受到真实的温暖:

一种是社区图书馆整理📚—— 把散落的书按编号归位,累了就坐在窗边的椅子上歇会儿,阳光洒在书页上,安安静静的特别安心。有次遇到个躲在书架后的小男孩👦,攥着衣角不敢说话,我拿起一本画着小兔子的绘本递给他,慢慢陪他翻页。临走时他小声说 “姐姐,下次还能和你一起看吗”,这种轻轻的、不催促的互动,比热闹的聚会让我放松多了✨;

另一种是流浪动物救助站投喂🐾—— 穿上蓝色义工服,给院子里的小猫添猫粮、换清水,小动物不会说 “你是病人”,只会在我蹲下来时,慢慢蹭我的手背🐱。有只三花猫一开始总躲在笼子角落,后来看到我拿食盆,会主动跑过来蹭腿,那种 “被需要” 的感觉,比医生说 “要加油康复” 更有动力。

💡 遇到的小挑战:慢慢来,不硬撑🫂

刚开始也有慌神的时候:一次帮社区发养老政策通知📄,一位阿姨拉住我追问 “这个补贴怎么申请啊?我家老头行动不便”,我脑子突然空白,说话开始结巴,手心直冒汗。这时社工姐姐及时走过来解围,事后她拍着我的肩说:“不用逼自己答所有问题,不知道就说‘我帮你找社工问清楚’,没人会怪你的。” 后来我学会了 “提前说清楚”🗣️—— 每次去志愿前,跟负责人说 “我不太擅长人多的交流,尽量安排安静的活就好”,大家都会笑着说 “没问题”,从没人强迫我做不适应的事。

🌟 最大的收获:不是 “我好了”,而是 “我有用”💖

现在我做志愿服务快 1 年了📅,药还在按时吃,偶尔还是会有点没精神,但最大的变化是 —— 不再一醒来就想 “我是个没用的病人”。以前觉得自己只能靠爸妈照顾,现在能帮老奶奶找书、能让流浪猫吃饱、能把图书馆的书摆得整整齐齐,这些小事像一颗颗小石子,慢慢堆起了我的信心。上周遇到同样在做志愿的病友小林🐀𩜌他说 “每次看到流浪狗吃完我喂的粮,摇着尾巴看着我,就觉得今天没白过”,这话我特别懂 —— 志愿服务就像一座小桥🌉,一边是 “生病的我”,一边是 “能创造价值的我”,走在桥上,我慢慢找回了对生活的期待,也明白了:就算带着精神分裂,也能拥有让别人开心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