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计提供超500小时专业服务!青岛这个困境儿童关爱项目交出阶段性陪伴答卷
发布时间:2025-09-15 23:27:41 浏览量:2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9月15日讯 记者今日从李沧区获悉,自2025年暑假启动至新学期初,青岛李沧区沧口街道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以下简称“未保站”)主导的“护佑成长,破茧新程”困境儿童关爱项目,以“精准帮扶+全程陪伴+长效关爱”为核心,累计提供超500小时专业服务,覆盖辖区67名困境儿童,从解决“看护难”到搭建“融社区”桥梁,用温度与专业为孩子们铺就阳光成长路,交出一份成效显著的阶段性答卷。
“每天早8点送孩子来,晚8点接回家,暑假里孩子学知识、交伙伴,开学后还能在这儿学到8点半,我们心里踏实多了!”提及项目,困境儿童茜茜(化名)的奶奶难掩欣慰。此前,她因年迈无力辅导功课、不懂亲子沟通而愁眉不展,如今茜茜不仅成绩稳步提升,脸上更添了往日少见的自信——这正是项目“精准破解家庭急难愁盼”的生动缩影。
暑假期间,项目聚焦困境家庭“看护空白”痛点,开展为期6周、每日12小时的赋能成长夏令营,联动专业社工、志愿者与培训机构,构建“托管+辅导+赋能”三维服务体系。8场特色研学让孩子们走出课堂:走进军营体会纪律之美,跟随快递员感受职业坚守,在漆扇、掐丝珐琅体验中触摸传统文化;16场公益课堂兼顾趣味与成长,“天工开物”非遗剪纸课上,剪刀翻飞剪出童真,科学实验课里,奇妙机械点燃探索热情;防溺水、防性侵、防网瘾等安全课程,则为孩子们筑牢自我保护防线。
“我们不仅要让孩子‘有人管’,更要让他们‘有成长’。”项目社工介绍,夏令营成果墙上陈列的500余件儿童手工作品——从非遗漆扇到科学小发明,不仅是孩子们能力提升的见证,更让他们在创作中萌发“主人翁”意识,归属感悄然生长。
“现在我是未保站的志愿讲解员,能给叔叔阿姨介绍我们的‘沧口记忆展’啦!”10岁的小宇(化名)骄傲地说。曾经内向寡言的他,如今能从容地向访客讲述社区老照片背后的故事——这一转变,源于项目打破“单向帮扶”模式,通过“角色赋予+社区行动”,让困境儿童从“被动接受关爱”转向“主动融入社区”。
项目为孩子们量身设置了图书馆管理员、电影院小馆长、志愿服务银行小行长等5类“社区岗位”,让他们在履职中体会“被需要的幸福”。在专业社工带领下,孩子们更主动发起多项社区行动:“沧口记忆展”中,他们走访老居民征集30余张老照片,梳理社区历史;“邻里科技之夜”上,他们用科普小手工向居民普及安全用电知识;“循环游乐园”项目里,他们动手改造旧物,既倡导环保理念,又拉近邻里距离。
“孩子回家总说社区里的新鲜事,还拉着我们去看他的作品,现在我们也常参加社区活动,感觉真的成了这里的一份子。”一位家长的感慨,道出项目“以儿童为纽带,联动家庭融入社区”的成效。数据显示,项目覆盖家庭对服务的满意度达98%以上,儿童与社区的隔阂在互动中消融,联结愈发紧密。
新学期伊始,项目并未因夏令营结束而止步,而是将服务延伸至课后时段,继续为孩子们提供“课业辅导 + 心理陪伴”服务,同步跟踪他们的校园适应情况。“从暑假的12小时托管,到学期中的课后陪伴,我们希望用‘无缝衔接’的关爱,让孩子们始终有‘可依靠的港湾’。”沧口街道未保站负责人表示。
目前,参与项目的困境儿童均顺利融入新学期校园生活,无一人出现“暑期后厌学”“校园适应困难”问题。未保站不仅成为孩子们“放学后的第二个家”,更联动学校、社区形成“家校社”协同关爱机制,为孩子们的成长持续注入力量。
护佑成长无止境,破茧新程再出发。李沧区沧口街道未保站“护佑成长,破茧新程”项目的阶段性实践,不仅是基层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精准化、长效化”的探索,更用专业与温情证明:当社会力量汇聚,当关爱精准抵达,每一位困境儿童都能拥有“破茧成蝶”的勇气,在阳光之下绽放属于自己的精彩。(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张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