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缨枪比红高粱更有资格冠以“精神”二字
发布时间:2025-09-14 18:36:53 浏览量:2
如果不是国家大剧院私自把红高粱冠以“精神”二字,很多人还真不会关注食之无味的高粱吧?
高粱品种很多,有白色、黄色、灰白色、黑色、红色等品种。红高粱也多半做酿酒用。这些年来,有喝酒的禁令,市场对白酒的需求大大降低,高粱作为酿酒的粮食之一,种植的人也不会很多吧?
说实话,本人四十多年没亲眼见过高粱实物了,对高粱这种作物的印象还停留在儿时的生产队时期。
那时候,主粮种稻谷小麦,杂粮种红薯玉米高粱,油料种花生芝麻油菜,豆类种黄豆绿豆红豆,后来不种高粱改种烟叶和灯心草这种经济作物。棉花是年年都种。
印象中,一片火红色长在地里的高粱我并没有看到,应该是上学的缘故错过了红高粱的成熟季,见到的是还没成熟的青高粱和带点橘色的高粱。有一次,和小伙伴们还偷掰过没抽穗的高粱杆,尝了尝并不甜。
生产队种高粱的几年,家里不用买扫把,高粱杆扎的扫把扫地很干净。高粱米分到家里,只尝过一次大米高粱混合饭,掺了高粱米的饭一点不好吃。不多的高粱米被母亲当饲料喂猪喂鸡吃了。
高粱在成长的中期,半人高,一片绿色。在文学作品中,和芦苇、玉米等被描写成青纱帐。抗日战争时期,游击队员穿梭在青纱帐里与小鬼子战斗是历史的真实,至于在红高粱地打鬼子是不是史实就不知道了。青纱帐,曾经掩护过抗战队员,无疑是美丽的,是坚贞的,是纯洁的。
若说高粱地曾经是抗日战场,就把高粱冠以精神,说“红高粱精神”,那芦苇荡也是抗日战场,四通八达的地道更是战场,铁道更是战场,那是不是也可以说“芦苇精神!”“地道精神!“铁道精神!”呢?
若因为高粱是红的,就冠以精神,那红梅傲雪凌霜的品格,不更比高粱有资格冠以精神吗?
红缨枪是革命者御敌的武器,是儿童团员站岗放哨的“武器”,比红高粱锋利结实更有内涵,是不是比红高粱更有资格冠以“精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