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中国·人人有礼】文明实践丨“湿地精灵”来了! 朝阳亲子家庭沉浸式科普课堂
发布时间:2025-09-09 18:28:34 浏览量:2
为深入推进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从理论走向实践,提升公众对湿地生态环境及各类水鸟的保护意识,进一步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凝聚社会力量,近日,朝阳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朝阳区宣传文化中心、朝阳区科学技术协会与东坝地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联合主办的“湿地精灵——水鸟与我们的家园”科普宣传活动在首创·郎园station开展。吸引了15组亲子家庭热情参与其中,通过现场讲座、互动答题和徒步观测等多元方式,沉浸式感受湿地生态环境与“湿地精灵”水鸟的独特魅力。
活动伊始,来自中国科学院大学的生态学在读博士邢雪漫老师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带着现场家长与小朋友们了解了水鸟的外貌特点及生活习性,她细致讲解了水鸟的“生存智慧”:从绿头鸭凭蹼善游的游禽特性,到黑翅长脚鹬借长腿浅滩捕食的涉禽本领,她用图片对比直观呈现了各类水鸟的外貌特征及生活习性;又讲述了水鸟们的“迁徙故事”:斑尾塍(chéng)鹬(yù)7天7夜不眠不休、不吃不喝横跨太平洋,北极燕鸥每年在南北极之间往返飞行4万千米,让现场观众频频惊叹水鸟的坚强与毅力。随后,邢老师着重阐述了水鸟与湿地的“生命共同体”关系:湿地独特的水文环境为不同习性的水鸟提供了多样化的栖息空间,水鸟又是湿地生态平衡的调节者和生态健康的“指示器”。
讲座后,家长和小朋友们兴致勃勃地徒步到坝河畔开展实地观鸟。近年来,坝河经疏浚修复与滨水空间建设,水质得到了明显提升,现场观测到了白鹭、翠鸟等湿地鸟类在此栖息。孩子们用望远镜观察并记录鸟类特征,理论知识与现实场景无缝衔接。
此次活动以 “理论+实践” 的创新形式,将生态知识融入自然观察。家长们纷纷表示,孩子不仅认识了水鸟,更通过讲座学习了迁徙、食物链这些比较深奥的科普知识。此次活动作为今年朝阳区开展的“全国科普月”系列活动之一,以新鲜有趣的内容和形式开展了科普知识宣传教育,后续还将持续开展,号召公众积极参与生态保护,让绿色发展理念扎根城市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