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童趣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儿童亲子

儿童白血病日趋增多,血液科医生提醒妈妈,牢记三多五少能防病

发布时间:2025-09-09 19:20:41  浏览量:1

每次在小区遛弯,总会遇到几个老人围在一起聊孩子。有时候,听着他们说起谁家孙子又感冒了、谁家小孙女总是没精神,顺带还会提一句:“听说现在孩子得白血病的多了,不知道是不是空气不好。”

这话听着熟悉,却让人心头一紧。白血病不是罕见病,而是越来越多家庭无法回避的现实,尤其是儿童急性白血病,近年来在儿科病房的占比越来越高。

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实实在在的数据在提醒我们:忽视日常生活里的“细节”,就是给疾病留机会

很多家长有个误区,以为白血病是“突发”的,是“命不好”,但医学上早就明确指出,儿童白血病的发生并非毫无征兆,也不完全是基因或运气的问题

环境暴露、饮食习惯、家庭装修、电子产品使用频率、甚至孕期营养状况,都可能是推手。问题是,大多数人根本意识不到这些潜在风险,更不会主动规避。

有个有趣的数据,在一项覆盖全国13个省份的流行病调查中发现,儿童白血病的发生率在过去15年里上升了约22%,而这背后,母婴环境的变化、食品添加剂的广泛使用、以及家庭装修污染的增加被认为是重要诱因

尤其是0到5岁的孩子,占据了发病人群的过半。这些年,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精致了,但空气里甲醛的浓度也高了,饭桌上的香精调料也多了,孩子的免疫系统,却还没“升级”。

“三多五少”不是口号,而是血液科医生经过多年临床总结出的生活干预方向。说白了,就是从生活细节下手,降低孩子接触危险因子的概率。

先说“三多”——多通风、多吃原味食物、多户外活动。这不是老生常谈,而是有数据支撑的防护策略。

比如“多通风”,并不是开窗10分钟就算完事。新装修的房子,至少通风6个月以上才适合孩子入住,而且要配合活性炭吸附和定期空气检测。

研究表明,入住半年内的新居儿童,血液中苯系物的检测阳性率是正常儿童的4.6倍。苯系物,正是诱发白血病的重要环境毒素。

再说“多吃原味食物”。现在很多家庭,早餐一杯“果味酸奶”,午餐一盒“预制鸡排”,晚餐再来点“调味牛肉粒”,乍一看营养丰富,实则添加剂满满。香精、色素、防腐剂对孩子骨髓的影响是长期、潜移默化的

儿童的代谢系统尚未成熟,很多毒素无法及时排出体外,就成了慢性刺激源。一项儿童营养调查显示,长期摄入高添加剂饮食的儿童,免疫系统炎症指标显著升高,这正是白血病的高风险信号之一。

“多户外活动”也不是简单地“出去走走”。孩子每天至少应有1小时阳光暴露时间,尤其在上午10点前或下午4点后。紫外线适度照射可帮助合成维生素D,促进骨髓健康发育。

户外活动能刺激免疫系统正常运作,避免“过度洁净”导致的免疫紊乱。有研究指出,城市中白血病儿童的比例高于农村,部分原因正是“过度消毒”和“户内生活”造成的免疫教育缺失。

再聊“五少”:少装修、少接触塑料制品、少甜食、少电子产品、少情绪压抑。这五项,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是拦住一大半人的难事。

“少装修”不是让人不装修,而是装修材料必须环保达标,施工后至少半年通风,并避免孕期和婴幼儿阶段进行装修工程

装修产生的TVOC(总挥发性有机物)与苯、甲醛等污染物,是已知的造血系统毒物,对发育期儿童尤其危险。

“少塑料”是个容易被忽略的盲点。很多儿童餐具、玩具、饮水瓶使用的是劣质塑料,含有邻苯二甲酸盐等增塑剂,这些成分一旦被孩子摄入或皮肤接触,可能干扰内分泌系统,长期引发造血细胞变异。

在一项对200名白血病患儿的生活习惯调查中,使用塑料制品频率高的儿童,发病率比对照组高出近1.8倍

“少甜食”不仅仅是预防肥胖。糖分摄入过多会刺激肝脏负担,影响骨髓造血功能,更会加重炎症反应,诱发免疫系统错乱。

特别是高果糖玉米糖浆(HFCS),广泛存在于饮料、糕点中,已被研究证实与多种癌症风险相关

“少电子产品”已经不是“看不看电视”的问题了。蓝光干扰褪黑素分泌,影响孩子免疫细胞的昼夜节律,而过度屏幕时间也会造成精神疲劳、眼部压力上升,间接影响身体代谢。

一项脑神经研究指出,3岁以下儿童每天使用电子设备超过2小时,其大脑前额叶发育出现迟滞的概率增加42%,这部分区域正与免疫调节相关。

最后的“少情绪压抑”听上去像心理话,其实是生理话。情绪压抑会导致皮质醇长期升高,抑制免疫系统活性,而儿童尤其敏感。

一项心理—免疫学交叉研究发现,长期生活在父母争吵、情绪压抑环境中的儿童,其自然杀伤细胞活性平均降低18%,这类细胞正是清除体内异常细胞的“巡逻兵”。

很多人问,白血病能不能完全预防?医学的答案是:不能百分百避免,但可以极大程度降低风险

就像我们知道交通事故无法完全杜绝,但绝不会因此停掉红绿灯。同理,“三多五少”就是儿童健康的那盏“红绿灯”,不复杂,不昂贵,但得坚持。

说到底,孩子的健康不是靠医院保出来的,而是靠日常生活守出来的。我们不能只在疾病来临时才焦急奔波,而应该在平时就修好“围墙”。防病的本质,从来不是“等病来”,而是“不让病有机会”

参考文献:

[1]李晓蓉,张晓宇,王丽.儿童急性白血病的流行病学现状与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24,31(05):413-417.

[2]贾静,李宁,刘志宏.环境污染与儿童白血病关系的研究进展[J].中国公共卫生,2023,39(09):1210-1214.

[3]王晶,刘芳,陈思.儿童饮食结构与白血病发病风险的关联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24,32(04):456-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