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催娃到崩溃?不是娃 “懒”,是你一直没弄明白真正原因
发布时间:2025-09-07 05:08:51 浏览量:3
“早 7 点闹钟响 3 遍,喊娃起床从柔声到急吼,他裹着被子装没听见;晚 9 点作业本摊在桌上,娃捏着橡皮玩半小时不动,我忍不住骂‘你怎么这么懒’;周末钢琴课时间到了,他赖在沙发上死活不起 —— 这样的崩溃场景,你是不是天天在经历?”
不少家长都有过类似的无力感:从清晨到深夜,自己像个停不下来的 “复读机”,反复催促、提醒,可娃要么磨磨蹭蹭,要么直接反抗。最后气到没办法,只能归咎于 “娃太懒、不懂事”,可骂完气完,第二天一切照旧 —— 其实,真不是娃 “懒”,是你一直没弄明白他 “不主动” 的真正原因。
家长集体无奈:啥招都试了,娃还是 “推不动”
后台经常收到家长的吐槽,字里行间满是疲惫:
“奖励、惩罚、讲道理,我能想到的方法都试了。一开始给个小贴纸还管用,后来买乐高、买玩具,他都无动于衷;现在我一开口催,娃就捂耳朵装听不见,真不知道咋办!”
还有宝妈说:“每天催到掉眼泪,娃却跟没事人一样,该磨蹭还磨蹭。我甚至怀疑,他是不是故意跟我作对?”
这些吐槽戳中了太多家长的痛点:明明自己掏心掏肺为娃好,用尽了力气,可娃不仅不配合,反而越来越抵触 —— 你以为是娃 “懒”,却没意识到,问题的根源藏在你没看透的地方。
别再怪娃 “懒”!真正原因:你带偏了他的 “做事动机”
很多家长习惯用 “外在压力” 逼娃行动:“不早起就不准吃早餐”“写完作业才给看电视”“写慢了就罚多写一页”。这些方法看似能让娃 “动起来”,可实际上,娃做事的目的早就变了 —— 他不是 “我想做”“我该做”,而是 “为了躲妈妈的骂”“为了拿奖励”“为了不被惩罚”。
就像催娃写作业,他心里想的是 “赶紧写完免得妈妈生气”,而非 “我要完成学习任务”;逼他上兴趣班,他图的是 “去了能拿小零食”,而非 “我喜欢这件事”。这种 “为别人做事” 的心态,怎么可能让他主动?怎么可能让他坚持?
没找对原因:越催越抵触,亲子关系还变远
因为没弄明白 “娃不主动” 的真正原因,很多家长陷入了 “越催越废” 的恶性循环,还带来了更棘手的问题:
娃越催越抵触,你说 “快写” 他偏玩,你说 “快起” 他偏睡;长期被催的他没了 “自主感”,觉得 “学习、起床都是妈妈的事,跟我没关系”;最后亲子关系也变远,你成了他眼里的 “监工”,而非 “家人”—— 明明是为了娃好,却把彼此推到了对立面。
想让娃主动?关键是激活 “内在动力”
其实每个娃都有 “主动做事” 的潜力,关键是要激活他的 “内在动力”—— 这就是你之前没弄明白的核心:只有让娃 “自己想做”,他才会主动、才会坚持。
什么是 “内在动力”?就是娃从兴趣、好奇心、成就感里获得的动力:喜欢画画,就会主动拿出画笔;解出难题很开心,就会主动挑战更难的题目;想学会一首歌,就会主动练钢琴。
当娃有了内在动力,根本不用你催 —— 他会自己早起收拾书包,会专注地写作业,会因为想做好一件事而主动努力。
下一篇拆 “毁动力” 误区!
很多家长其实在不知不觉中,用错了方法毁掉了娃的内在动力:比如 “考 100 分奖 100 元”“替娃做所有决定”—— 这些你以为 “有用” 的方法,其实都在悄悄削弱娃的主动意识。
下一篇文章,我会专门拆解这 3 个 “毁娃内在动力” 的误区,教你怎么调整方法。
如果你也常催娃到崩溃,欢迎在评论区说说你的经历,咱们一起找对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