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多家长关注:亲子关系对萌娃学习动力与兴趣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5-09-06 09:31:05 浏览量:2
我教了十年书,带过好多学生,其中有个孩子的变化特别大,让我一直记着。他刚进班的时候,学习没什么动力,成绩也不怎么样,上课老是走神,作业也写得马马虎虎。到了三年级,就像换了个人,学习特别积极,成绩直线上升。后来我和他家长聊,才知道他们家日常有了变化。
以前,他爸妈工作忙,回家也顾不上他,还经常因为工作上的事儿吵架,孩子整天提心吊胆。后来,爸妈意识到这样不行,开始注意自己的情绪,下班就陪孩子,家里的氛围一下子变好了。孩子也慢慢开朗起来,学习更有劲儿了。从这个孩子和其他学生身上,我观察到了一些规律。
首先,安全感对孩子特别重要,它就像孩子探索知识的心理充电桩。有了充足的安全感,孩子才有勇气去学新东西。我发现,父母情绪稳定的孩子,学习时更专注、更有信心。就像前面说的那个孩子,爸妈情绪不好时,他根本没心思学习;后来爸妈情绪稳定了,他心里踏实,学习自然更带劲。其实,父母情绪稳定比辅导技巧重要多了。
了解了安全感的重要性,再来说说生活场景中的随机教育。这种教育方式特别有效,比如超市购物,就是很好的数学启蒙机会。孩子跟着家长去超市,挑选商品、算账、找零,在这个过程中,对数字的概念就更清晰了。有个学生,以前数学不好,家长经常带他去超市,让他自己计算价格,慢慢地,他对数学的兴趣越来越浓,成绩也提高了。比起坐在书桌前刻意教学,随机教育更让孩子接受。
说完生活场景的教育,不得不提家长的学习状态对孩子的影响。如果家长整天手机不离手,很难培养出爱学习的孩子。有个学生,家长特别爱看书,家里有小书房,一有空就和孩子在书房看书学习。在这样的氛围下,孩子自然而然喜欢上了学习。相反,有的家长自己不学习,还要求孩子好好学习,孩子肯定不服气。
了解了这些规律,我给家长准备了几个实操策略。
第一个是每日15分钟高质量陪伴。每天抽出15分钟,放下手机,专心陪孩子。可以和孩子一起读一本书,然后交流感受。比如你可以说:“宝贝,咱们今天读的这个故事里,你最喜欢哪个角色呀?”
第二个是建立家庭学习角。找个角落,布置书架、书桌,营造学习氛围。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布置,然后规定每天在学习角学习一段时间。比如可以说:“咱们每天晚上七点到八点,就在这个学习角学习,好不好?”
第三个是定期亲子知识竞赛。可以每周举行一次,家长和孩子一起准备题目,然后互相问答。这样既能增加亲子互动,又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比如你可以说:“这周咱们的知识竞赛,主题是历史故事,你准备几个问题考考我。”
第四个是一起制定学习计划。和孩子一起商量每天的学习任务,让孩子有参与感。比如可以说:“宝贝,咱们来看看,今天先完成语文作业,再做几道数学题,怎么样?”
第五个是鼓励孩子分享学习成果。孩子学会了新知识,要及时鼓励他分享。比如孩子学会了一首古诗,你可以说:“宝贝,你把这首古诗背给爷爷奶奶听,让他们也听听你的学习成果。”
为了让家长更好了解自己和孩子的情况,我还准备了自我检测清单和改进计划表。家长可以对照清单看看自己哪些方面做得好,哪些需要改进,然后根据计划表逐步调整。
改进计划表: 如果发现自己经常对孩子发脾气,从明天开始,每天提醒自己控制情绪,遇到问题先深呼吸再说话。 如果很少带孩子进行生活中的学习,这周就带孩子去一次超市,进行数学启蒙。 如果陪伴孩子时间少,每天至少抽出15分钟高质量陪伴。 如果自己不爱学习,从今天开始,每天看半小时书。
希望这些能帮助家长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和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