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童趣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儿童亲子

用艺术叩响“星”空之门 中国太保“海星之愿”爱心巡演守护孤独症儿童

发布时间:2025-09-04 13:58:55  浏览量:1

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不善于表达,常常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如同遥远夜空中的星辰,在寂静中独自闪烁——他们就是被称为“星星的孩子”的孤独症儿童。孤独症,也称自闭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SD),是一种发生于儿童早期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据中国残联2023年普查报告显示,我国现有残疾人总数约8500万人,其中孤独症患者已超1300万,且每年新增近20万人,发病率居精神残疾首位。

孤独症的主要特征包括社会交往障碍、兴趣狭隘及重复刻板行为,多数患儿伴有智力残疾,以及注意缺陷、焦虑、情绪失控等心理行为问题。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约每100名儿童中就有1人患有孤独症。无数孤独症儿童及其家庭,正面临多重现实困境。

来自杭州、六岁半的哪吒(化名),就是其中之一。

“这个(演出)挺好的!”

在陪伴哪吒成长的过程中,妈妈对他的世界体会尤深。哪吒属于内向敏感型孤独症孩子。“和那些外显情绪的孩子不同,他容易因不理解而产生误解——比如觉得被阻止就是被针对。情绪上来时,他需要的其实只是一个解释。”为此,妈妈坚持在家做情境训练,耐心告诉他“为什么不可以”,让他明白那些约束是出于爱与保护。一点一滴,他逐渐学会读懂他人心意。

另一重挑战是感官过敏。“哪吒曾经非常害怕声、光、电,以及复杂环境。多种刺激叠加极易引发崩溃。”妈妈选择用最踏实的方式帮助他:从单一刺激开始,一步步带他适应。每一个星星的孩子都不一样,而妈妈能做的,就是陪在哪吒身边,把他害怕的事情一件一件变成“不再可怕”。

为了帮助他更好地适应社会,最近,妈妈带他参与了一场特殊的演出——《暴风雨也不怕》。

“不要害怕,这岛上充满声音。我答应你,一路上将会风平浪静……”该剧以海洋为背景,通过艺术手法为特需儿童构建了一个魔法般的安全空间。演员用塑料袋模拟海风,指灯点亮星光,书本化作海鸥,在歌声与吉他声中,温暖台词缓缓流入观众心底。

演出中,哪吒从最初的紧张,逐渐转为主动参与。当演员对他唱起“哪吒再见,下次再见面……”时,他情不自禁挥手回应、轻声跟唱。同样令人动容的,还有参演儿童大宝(化名)的转变——从最初躲在角落自我沉浸,到后来跟着音乐哼唱、拍打节奏,甚至在“暴风雨”场景中主动上前拥抱演员。这些无声的变化,印证了艺术的疗愈力量。

这场演出是中国太保“海星之愿”爱心巡演杭州站的沉浸式戏剧体验。演员通过眼神、肢体与即兴互动,带领孩子们沉浸于情感共振的世界。随后的工作坊设置触觉感知、色彩创作等多元体验区,鼓励孩子自由探索感官边界,在愉悦氛围中提升社交能力。它不仅是一场表演,更是一次温暖的陪伴,让哪吒和妈妈真切地感受到:就算外界风雨再大,也总会有一个安全的地方,让他们不必害怕。

演出结束后,小哪吒转身奔向妈妈,轻轻说:“这个(演出)挺好的!”

完善关爱体系,守护“星星的孩子”

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事关亿万家庭和谐幸福,事关国家民族发展大计。党和国家始终高度重视儿童事业发展,先后制定实施三个周期的中国儿童发展纲要,为儿童生存、发展、受保护和参与权利的实现提供了重要保障。

对儿童特别是孤儿和残疾儿童,全社会都要有仁爱之心、关爱之情,共同努力使他们能够健康成长,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孤独症儿童的关爱服务工作,逐步构建了覆盖筛查、康复、教育、社会保障等环节的政策体系。

2024年7月21日,中国残联、民政部等七部门共同印发《孤独症儿童关爱促进行动实施方案(2024-2028年)》(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提出,用5年左右时间,促进完善孤独症儿童关爱服务工作机制、服务体系,提升孤独症儿童发展全程服务能力水平和保障条件,有效改善孤独症儿童成长、发展环境。作为首次由多个部门联合出台的面向孤独症儿童的专门行动方案,《方案》的出台显示出国家对孤独症儿童康复和教育的重视。

如今在我国,越来越多的社会力量加入关爱孤独症儿童的队伍中,深耕“保险+公益”的中国太保就是其中一份子。

“海星之愿”爱心巡演由中国太保联合中国福利会共同组织,中国福利会作为太保蓝公益“守护朝夕”公益伙伴圈成员之一,“海星之愿”项目是2017年由中福会发起、上海儿童艺术剧场引入的国际顶尖特殊戏剧资源,专为特需儿童量身打造的专属艺术疗愈项目。上海儿童艺术剧场党支部书记、常务副总经理忻雁透露:“观看演出的孩子既是观众,也是参与者,他们可以在演出时自由走动、随意触摸道具、随心所欲地和演员进行互动——我们希望给到特殊儿童及其家庭友好、安全,能够被充分接纳的艺术环境。今年起与中国太保合作,依托其全国网络将巡演扩展至南京、杭州等城市,未来计划覆盖更多地区,让更多特殊儿童家庭获得被尊重、被接纳的体验。”

与小哪吒家庭一同身临其境的,还有其他11组特需儿童家庭。杭州站作为“海星之愿”爱心巡演的第二站,在延续7月底南京首站成功举办的基础上,不断丰富项目的温暖底色和人文关怀。哪吒妈妈激动地表示“他一直很喜欢音乐类的表演,而对纯对话的舞台剧理解起来有些困难。(《暴风雨也不怕》)这样的形式很不一样,演员通过表情、情感和声音的近距离传达,让人孩子们能获得直观感受,这样的体验特别好。”

此外,在本次启动活动中太保蓝公益联合强脑科技向浙江省残联基金会捐赠脑机接口训练设备,该设备能够精准聚焦孤独症谱系儿童本源性脑神经发育障碍进行智能闭环神经反馈训练,为孩子们开启康复新路径。

从保障到疗愈的太保样本

“除了现场演出,我们更希望为这些家庭提供可持续的方法,不仅‘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帮助家长建立更好的亲子沟通。我们始终相信,每一份微光都能唤起社会对孤独症儿童更深切的关注与理解,而这正是我们持续举办公益疗愈项目的初心。”上海太保蓝公益基金会负责人表示。

以此为契机,中国太保将进一步携手社会各界,依托全国布局优势,持续推广这一爱心项目,深耕“保险+公益”模式,将艺术疗愈的有效经验延伸至更多城市与社区,用爱与责任为特需儿童及其家庭点亮前行的路。

自成立以来,太保蓝公益始终聚焦“一老一小”群体,在认知障碍和孤独症领域开展系统性、创新性公益实践,逐步构建“守护记忆·守护爱”与“星安芯孤独症关爱”两大公益体系。在养老方面,依托“蓝智家”“蓝智助”“蓝智伴”等项目,建设互助社群、完善养老培训、赋能数字公益、探索脑健康干预;在儿童关怀方面,则从运动、艺术、社会融合、AI科技、非遗手作、书画教育等多维度切入,建立系统化的孤独症孩子与家庭帮扶机制。

据了解,中国太保自1991年成立以来便根植于保险“保障人生安全”的本质,崇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互助精神。这不仅代表保险行业的大爱情怀,也是其投身公益的初心,这一理念已在企业发展中深刻传承。从1996年首次开展爱心活动,到如今构建覆盖教育、养老、健康、生态、扶贫与应急救助等多维公益体系,中国太保用三十四年印证了企业责任与商业价值共生的可持续发展范式。

2025年5月13日,既是中国太保成立34周年纪念日,也是其第4个“中国太保公益日”。这一天,中国太保宣布公益朋友圈再度扩容,展现出中国保险业在公益创新与社会协同中正迈向更成熟、更系统的新阶段。作为“健康中国”的推动者,中国太保正在探索一个“保险+公益+健康”的“太保样本”。

作者:韩静

值班编辑:于俊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