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间“一起制定计划”的小技巧,让孩子更有参与感
发布时间:2025-09-02 07:29:00 浏览量:1
在亲子相处中,让孩子更有参与感是非常重要的。一起制定计划就是一个很好的方式,它能拉近亲子关系,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规划能力。那么,有哪些小技巧可以让亲子间一起制定计划时,孩子更有参与感呢?
尊重孩子的想法
当开始制定计划时,要给予孩子充分表达想法的机会。不要一开始就否定孩子的提议,哪怕听起来有些幼稚。比如周末计划去哪里玩,孩子可能会说想去公园喂鸽子,这时候家长不要觉得没意思或者不符合自己的预期,而是认真倾听并询问孩子为什么想去。也许孩子是因为在绘本里看到了可爱的鸽子,想近距离观察。尊重孩子的想法,能让他们感受到自己是被重视的,从而更积极地参与到计划制定中。
家长可以用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孩子深入思考,比如“那除了喂鸽子,你觉得在公园里还能做些什么更有趣的事情呢?”这样激发孩子进一步思考,丰富计划内容,也让他们更有主导计划的感觉。
共同探讨目标
制定计划要有明确的目标,这个目标可以和孩子一起探讨确定。比如制定学习计划,家长和孩子一起商量本学期想要在哪些学科上取得进步,想要提高多少分。然后根据这个目标来规划每天的学习时间和任务。
在探讨目标的过程中,家长要引导孩子分析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如果孩子数学比较薄弱,但喜欢画画,就可以和孩子讨论如何在提高数学成绩的同时,保持对画画的兴趣,比如可以把数学学习融入到一些有趣的数学绘画游戏中。这样共同探讨出的目标,孩子会更有认同感,也会为了实现目标而积极参与到计划制定和执行中。
让孩子参与决策过程
无论是计划的时间安排、活动内容还是具体步骤,都可以让孩子参与决策。比如制定暑假旅游计划,家长列出几个候选城市和景点,让孩子投票选择想去的地方。然后一起讨论在每个地方停留几天,选择什么样的交通工具等。
在讨论住宿问题时,也可以让孩子看看不同酒店的评价和图片,一起挑选合适的住处。这种参与决策的过程,能让孩子觉得计划是自己参与打造的,而不是家长单方面决定的,大大增强了他们的参与感。
给予孩子适当的自主权
计划制定好后,要给予孩子适当的自主权去执行。比如在完成作业计划时,家长可以规定每天完成作业的时间段,但具体先做哪门功课,每门功课分配多长时间,让孩子自己去安排。
如果孩子在执行过程中遇到问题,家长不要立刻插手,而是引导孩子自己思考解决办法。比如孩子发现作业中有一道难题不会做,家长可以问孩子“你觉得我们可以从哪里开始找解题思路呢?”通过这样的方式,培养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让他们在计划执行中更有成就感,因为他们感受到自己是有能力按照计划去完成任务并解决问题的。
总之,通过尊重孩子想法、共同探讨目标、参与决策过程以及给予适当自主权这些小技巧,能让亲子间一起制定计划时,孩子更有参与感。这样不仅能让计划更符合孩子的需求和兴趣,还能促进孩子各方面能力的发展,让亲子关系更加融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