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医生赵久波的亲子课:读懂孩子的内心世界
发布时间:2025-09-04 08:46:32 浏览量:3
作为一名长期在心理健康领域工作的医生,珠江医院精神心理科负责人赵久波在门诊中接触了大量被焦虑、抑郁和失眠困扰的青少年。他发现,这些孩子的心理困境背后,往往隐藏着亲子关系的裂痕。每一次诊疗,都成为他反思家庭教育的契机。他始终相信,真正的家庭健康不是单向的教育,而是父母与孩子共同成长的过程,在理解与尊重中建立起信任的桥梁。
在门诊中,赵久波常常看到父母与孩子之间深深的隔阂。许多孩子情绪低落、无法集中学习,甚至失去对生活的兴趣,而这些问题的背后,往往是沟通的断裂。孩子们说“父母听不懂我”,父母则委屈地认为“我都是为了他好”。当孩子喜欢游戏、COSPLAY等新兴文化时,父母往往将其视为不务正业,急于否定或禁止。但在赵久波看来,这些兴趣是孩子释放情绪的重要出口,强行压制只会让孩子彻底关闭心门。
更令人担忧的是,当孩子在学校遭遇欺凌或人际矛盾时,他们宁愿向医生倾诉,也不愿告诉父母。原因很简单:“说了也没用。” 过去的经验告诉他们,父母只会用“忍一忍”或“肯定是你不对”来回应,缺乏共情与理解。久而久之,孩子便不再期待来自家庭的支持。对于休学后复学的孩子,父母往往只关注“什么时候能回去上课”,却忽视了孩子内心的恐惧与混乱。赵久波强调,复学需要循序渐进,父母既不能放任不管,也不能包办代替,而应陪伴孩子一步步重建信心。
赵久波认为,要改善亲子关系,父母必须学会“与时俱进”。即使不理解孩子的世界,也应尝试走进去,问问他们喜欢的游戏哪里吸引人,而不是一上来就批评。尊重孩子的边界同样重要,允许他们拥有私人空间,不强行窥探秘密,才能赢得真正的信任。青春期的独立意识不是叛逆,而是成长的信号,父母要学会适度放手。
他坦言,自己虽是心理医生,但在家中也只是普通的父亲,也会有焦虑和沟通不畅的时候。但他始终坚持反思与学习,努力做孩子愿意信赖的朋友。他相信,每个孩子都渴望被理解,哪怕在最痛苦的时刻,他们仍会为父母的感受着想。只要父母愿意改变自己,用耐心倾听、以尊重待人,家庭的温暖终将化解隔阂,让成长的故事充满希望与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