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童趣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儿童亲子

亲子教育少说教:陪孩子做喜欢的事,爱会自然流动

发布时间:2025-09-03 16:16:04  浏览量:1

“跟你说过多少遍,写作业别玩玩具”“赶紧把饭吃完,别磨蹭”—— 不少家长在教育孩子时,总忍不住用 “说教” 的方式,可往往说了很多遍,孩子要么充耳不闻,要么故意反抗,亲子间的距离反而越来越远。其实,孩子对 “道理” 的理解,远不如对 “陪伴” 的感受直接。比起反复说教,陪孩子做他们喜欢的事,比如搭积木、画涂鸦、玩角色扮演,反而能让孩子感受到被重视、被爱,这种爱的传递,比任何道理都更有力量。​

一、先明白:说教再多,不如 “走进孩子的世界”​

1.说教的局限:孩子 “听不进” 也 “记不住”​

家长的说教,大多是站在 “成人视角” 告诉孩子 “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可孩子的认知和经历和成人不同,很难理解这些 “道理” 背后的意义。比如家长说 “要珍惜时间”,孩子可能只觉得 “妈妈又在唠叨”;家长说 “画画要认真”,孩子可能会觉得 “妈妈不喜欢我画的画”。而且,反复说教容易让孩子产生 “抵触心理”—— 你越说,他越不想做,甚至故意和你对着干,不仅没达到教育效果,还破坏了亲子关系。​

2. 陪伴的力量:在 “共同喜欢” 里传递爱​

而陪孩子做喜欢的事,是站在 “孩子视角” 和他们平等相处。当你放下家长的 “架子”,和孩子一起搭积木、玩过家家,孩子会觉得 “妈妈 / 爸爸和我是一伙的”,从而放下防备,愿意和你分享心里的想法。比如陪孩子画涂鸦时,孩子可能会指着画说 “这是我和妈妈去公园玩”,你趁机回应 “原来你还记得我们去公园的事呀,妈妈也很开心”,这种互动会让孩子感受到 “妈妈在乎我的感受”,爱就在这些细节里自然流动,孩子也会更愿意听你的建议,因为他知道你是 “懂他” 的。​

二、张妈妈的转变:陪孩子玩积木,孩子主动变乖​

张妈妈的儿子小明今年 5 岁,最让她头疼的是小明不爱收拾玩具 —— 每次玩完积木,家里到处都是散落的零件,张妈妈每天都要唠叨 “玩完玩具要收拾好”,可小明要么假装没听见,要么收拾两下就跑开。后来张妈妈试着改变方式:小明玩积木时,她不再站在旁边说教,而是走过去问 “妈妈能和你一起搭个城堡吗”。小明很开心地答应了,两人一起搭了半个多小时,搭完后,张妈妈说 “城堡搭好了,要是零件散了,城堡会不会坏呀?我们一起把零件送回‘家’好不好”。没想到小明很爽快地答应了,还主动把零件分类放进盒子里。从那以后,张妈妈经常陪小明做他喜欢的事,小明不仅愿意收拾玩具,还会主动和张妈妈分享学校的趣事,亲子关系比以前融洽多了。​

三、3 个小方法,陪孩子做喜欢的事更有效​

1.放下 “评判”,先 “参与” 再 “引导”​

陪孩子做喜欢的事时,别急于 “纠正” 或 “指导”,先全身心参与进去。比如孩子画的太阳是绿色的,别立刻说 “太阳应该是红色的”,而是问 “你画的绿色太阳好特别呀,能告诉妈妈为什么吗”;孩子搭积木时搭得 “不整齐”,别忙着帮他调整,而是说 “你搭的这个房子看起来很有趣,能给妈妈介绍一下吗”。先认可孩子的想法,让他感受到被尊重,之后再慢慢引导,比如 “如果我们把这个零件放在这里,房子会不会更稳固呀”,孩子会更愿意接受你的建议,因为他知道你不是在 “否定” 他,而是在 “帮助” 他。​

2.每天留 “专属时间”,专注陪孩子​

很多家长觉得 “每天都陪孩子,没必要特意留时间”,可碎片化的陪伴和 “专属时间” 的效果完全不同。可以每天固定 15-30 分钟,作为 “亲子专属时间”,在这段时间里,放下手机、关掉电视,只专注陪孩子做他喜欢的事。比如晚上 7 点到 7 点半,陪孩子读绘本、玩拼图;周末下午留 1 小时,陪孩子去公园挖沙子、放风筝。这段 “不被打扰” 的时间,会让孩子感受到 “我在妈妈 / 爸爸心里很重要”,这种安全感和被爱的感觉,会让孩子更自信、更懂事,也会让亲子关系更亲密。​

3.跟着孩子 “玩”,别让孩子 “配合” 你​

陪孩子做喜欢的事,核心是 “孩子主导,家长配合”,而不是让孩子 “配合” 家长的节奏。比如孩子想玩 “角色扮演”,让你当 “病人” 他当 “医生”,别觉得 “幼稚” 就敷衍,而是认真配合,比如 “医生,我有点咳嗽,该怎么办呀”;孩子想反复玩同一个游戏,别不耐烦地说 “换个游戏吧”,而是陪他一起玩,观察他在游戏中的想法和表现。跟着孩子的节奏 “玩”,孩子会更放松、更开心,也会更愿意和你分享,在这个过程中,你能更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教育也会变得更有针对性。​

亲子教育不是 “讲道理” 的过程,而是 “传递爱” 的过程。比起反复说教,陪孩子做喜欢的事,能让爱更自然地流动 —— 孩子在陪伴中感受到被重视、被理解,家长也能在互动中更懂孩子。不用刻意追求 “教育效果”,只要每天花一点时间,放下家长的 “架子”,走进孩子的世界,你会发现,孩子其实比你想象中更懂事,亲子关系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变得更融洽。​

你平时会陪孩子做他喜欢的事吗?有没有遇到过 “说教没用,陪伴却有效果” 的情况?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你的经历和方法,让更多家长知道 “少说教、多陪伴” 的力量,一起用爱守护孩子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