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视角下的儿童抽动症与调理之道
发布时间:2025-09-03 15:38:40 浏览量:1
8月的一个上午,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宜宾医院耳鼻咽喉科杨登权主任中医师的诊室里急匆匆走进来一位牵着小男孩的男士,不等医生开口,男士抢先开口说道:“杨医生,我家老大的抽动症就是您治好的,这个小的跟他哥哥一样,请您再帮他诊治开药吧!”
原来,小男孩的哥哥因“眨眼伴吸鼻子、歪嘴、喉部发出声音、咳嗽6年、流涕、鼻音重”等症状被多家医院诊断为小儿抽动症,持续多年治疗无效。一个月之前,家长了解到我院杨登权医生擅长各种疑难杂症的中医疗法,抱着再试一试的心态来到我院耳鼻咽喉科。根据中医望闻问切四诊,经过仔细询问病史和专科检查,杨登权为小男孩的哥哥开了两周中药,服用之后,哥哥抽动症症状全无,其后也没有复发。家长非常满意,一月后带着同样病症的弟弟来找到了杨医生,就有了文章开头那一幕。
您是否发现孩子最近频繁地眨眼、皱鼻、清嗓子,或者不由自主地耸肩、摇头?提醒后能短暂控制,但不久后又故态复萌?这很可能不是简单的“坏习惯”,而是一种名为抽动障碍的神经发育问题。
在应对这个问题时,许多家长在西方药物治疗之外,开始寻求更温和、整体的方法。中医中药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在调理儿童抽动症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独特的视角和行之有效的方案。
一、 现代医学怎么看抽动症
抽动症(Tic Disorders)是一种起病于儿童期,以不自主、无目的、快速、重复的肌肉抽动或发声抽动为特征的疾病。其病因尚不完全明确,通常认为与遗传、神经递质失衡(如多巴胺)、心理因素及环境因素有关。
西医治疗多以行为疗法和药物治疗为主,但部分药物可能带来嗜睡、体重增加等副作用,让许多家长心存顾虑。
二、 中医如何理解抽动症
中医古籍中并无“抽动症”一名,但其症状散见于“肝风”、“慢惊风”、“痉病”、“梅核气”等记载中。中医认为,其病根在于“脏腑功能失调,阴阳失和”,核心病机与肝、脾、心、肾四个脏腑密切相关。
1. 肝风内动——抽动的直接动力
“诸风掉眩,皆属于肝”。中医认为,所有摇动、震颤、抽搐的症状都与“肝”有关。
儿童生理特点是“肝常有余,脾常不足”。孩子就像一棵正在蓬勃生长的小树(肝木旺盛),但根基(脾胃)还不够扎实。学习压力大、情绪紧张、受到责骂或观看刺激性影视节目,都可能导致“肝气不舒,郁而化火”,火灼烧津液成痰,火与痰结合,化而为“风”。这股“内风”扰动筋脉,就表现为各种抽动。
2. 脾虚生痰——抽动的物质基础
脾主运化,是身体的“后勤部长”,负责消化食物、输送营养。
孩子脾胃功能较弱,若饮食不节(喜食肥甘厚味、冷饮零食),就会损伤脾胃,导致运化失常,水湿停聚,凝结成“痰”。痰湿随肝风上扰,阻塞经络,使得抽动更加复杂多变(如喉中发声)。
3.心神失养与肾精不足——抽动的深层根源
心主神明。孩子心思细腻,若课业繁重、思虑过多,会暗耗心血,导致“心神失养”,孩子可能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稳、睡眠不安,这会加重抽动。
肾为先天之本,主骨生髓通于脑。肾精是身体发育的根本动力。若先天肾精不足,或后天调养失宜,会导致大脑发育不充,神机失常,也是抽动迁延不愈的深层原因。
总结来说,中医认为抽动症多是本虚标实之证。“本虚”指的是脾、心、肾的不足,“标实”指的是肝风、痰火等病理产物。
三、 中医如何治疗调理抽动症
中医治疗强调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绝非“一个方子治所有人”。医生会通过望闻问切,判断孩子属于哪种证型,然后量身定制方案。
1.中药治疗——核心手段
平肝熄风法:适用于肝风亢盛型。常用方剂如羚角钩藤汤加减。
健脾化痰,平肝熄风法:适用于脾虚痰聚型。这是临床最常见证型。常用方剂如半夏厚朴汤、六君子汤合芍药甘草汤加减。
滋阴补肾,柔肝熄风法:适用于阴虚风动型。常用方剂如大定风珠、三甲复脉汤加减。
清心安神法:适用于心火亢盛,伴有注意力不集中、多动的孩子。常用方剂如导赤散加减。
中药的优势在于从根源调理脏腑功能,副作用相对较小,在经验丰富的医师指导下使用是安全的。
2.针灸与推拿——绿色外治法
针灸:通过刺激特定穴位(如太冲、风池、百会、四神聪、足三里等)来平肝熄风、安神定志、健脾益气。对于儿童,多采用不留针的“快针”或刺激性更小的揿针、耳穴压豆等方式,孩子接受度高。
小儿推拿:手法轻柔,无痛苦,非常适合儿童。常用手法如:清肝经、补脾经、揉百会、摩腹、捏脊等,能起到很好的调和气血、镇静安神效果。
3. 饮食与生活调理——巩固疗效的基石
饮食忌口:避免辛辣、油炸、烧烤等热性食物;减少巧克力、可乐、咖啡等含咖啡因的食品;少吃冷饮、甜食、油腻之品,以免助湿生痰。
均衡营养:多吃健脾安神的食物,如山药、薏米、莲子、百合、小米等。
情绪疏导:切忌过度关注和责骂孩子的抽动症状! 这会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加重病情。应创造宽松、温馨的家庭环境,多鼓励、多陪伴,通过户外运动、音乐、绘画等方式帮助孩子释放压力。
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疲劳和长时间观看电子屏幕。
四、 给家长的建议
1. 正确认识,及早干预:抽动症是一种疾病,不是孩子的错。越早进行干预调理,效果越好。
2. 寻求专业帮助:一定要到正规医院的中医科或儿科,找专业医师辨证论治,切勿自行给孩子用药。
3. 中西医结合是趋势:对于中重度抽动症,不要排斥西药。可以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治疗策略,用中药减轻西药的副作用,增强疗效,并在病情稳定后帮助孩子更好地减停西药。
4. 耐心与信心是关键:抽动症的症状常有波动,时好时坏是正常过程。治疗需要一定周期,请给予医生和孩子足够的耐心和信心。
中医中药治疗儿童抽动症,不仅仅是消除表面的症状,更是对孩子整个身体系统的一次深度调理与平衡。它通过药物、针灸、推拿及生活指导等多维度方式,帮助孩子“熄风止动,固本培元”,为其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如果您正在为此困扰,不妨带宝宝去看看中医,或许能打开一扇新的希望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