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童趣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儿童亲子

上海市徐汇区织密困境儿童关爱服务网

发布时间:2025-09-03 13:15:40  浏览量:1

当孩子因家庭变故、身心障碍等陷入困境,如何及时提供有效帮助?上海市徐汇区给出的答案是:始终秉持“儿童优先发展”的原则,主动延伸服务触角,精准匹配服务需求,实现服务供给的全覆盖、无遗漏。

今年以来,以承接民政部加强困境儿童关爱服务试点项目为契机,徐汇区民政局针对困境儿童的个性化需求,提供多样化、差异化服务,搭建起一张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多方联动的困境儿童关爱服务网,让辖区内1100余名困境儿童都能得到关注与呵护。

筑牢关爱阵地

不久前,徐汇区男童小宝因母亲重病住院、父亲失联陷入无人照料的困境。区民政局儿童科相关负责人接到医院的信息后,立即安排心理老师安抚小宝的情绪,同时联系漕河泾街道未保站协调资源,全力保障孩子的基本生活。街道儿童督导员陈纯带领工作人员将小宝从医院接回未保站,帮他理发、洗澡,并组织爱心捐赠,为小宝换上了新衣服。

漕河泾街道未保站位于街道党群服务中心大院内,这栋占地约200平方米的绿色建筑宛如一座“绿色城堡”,内设的困境儿童临时看护室设施齐全。考虑到小宝牵挂母亲,工作人员便通过公安机关联系上其外地亲戚,待小宝的母亲病情好转后,由亲戚将母子接回原籍。

徐汇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近年来,徐汇区着力构建“1+13+N”困境儿童关爱服务网络,依托党群服务中心,在居民家门口配置区、街(镇)、社区三级服务平台。目前,已建成1个内设“汇宝加油站”“暖心湾”“汇宝活力场”的区级儿童关爱服务中心;实现13个街(镇)未保站全覆盖,每个街(镇)至少配备1名儿童督导员,为困境儿童建立个人档案并提供定制化服务;在各社区做实“儿童之家”服务阵地,选优配强儿童主任,落实日常走访与动态信息更新。

提供专业服务

12岁的小诚自幼由爷爷抚养,今年年初爷爷离世后,因父母是残疾人,他陷入监护缺失、生活难以自理的困境。社区儿童主任通过大数据排摸发现情况后立即上报街道,斜土路街道儿童督导员钱老师先为小诚申请了困境儿童生活补贴,再通过未保站链接服务资源。

爷爷的离世对小诚打击很大,他整日把自己锁在房间内、一言不发。未保站社工上门时,提议和他一起给爷爷写信,并以“风筝会当邮差,把信送到爷爷手中”的话语安慰他。通过哀伤辅导,小诚逐渐走出阴霾,父亲用手语反馈“小诚最近睡得好,也不锁房间门了”。针对父亲教育无措的问题,街道链接区级“童安无忧”家庭支持项目,安排家庭教育老师通过陪伴、组织户外活动修复家庭支持系统。此后,父亲也把更多的精力用在了与小诚相处上,陪着他写作业、参加活动,小诚也变得开朗了,还报名参加了社区合唱活动。

为精准满足困境儿童的不同需求,徐汇区引入第三方专家团队,依据困境儿童生活状况评估标准,建立了涵盖家庭监护、心理情绪、社会融入等6大维度的评估框架,打造“红、橙、黄、蓝”四级风险分类标准及配套指标体系。今年以来,区民政局联合各街(镇)每两周开展一次儿童主任、儿童督导员调研培训,轮流到各街(镇)党群服务中心现场办公。同时,区民政局联动区妇联、教育、公安、司法、检察院、法院等部门及街(镇),建立“发现报告—风险评估—分级干预—跟踪回访”的儿童权益保护快速响应通道和全流程个案管理机制,为困境儿童兜牢底。

凝聚多方力量

朗朗是一名监护缺失儿童,康健街道未保站社工上门走访时,正赶上他因为作业问题与奶奶闹别扭。社工了解情况后,先耐心倾听朗朗诉说委屈,再与奶奶沟通正向管教的方法,建议她聚焦“引导改进”而非“惩罚错误”。此后,奶奶逐渐注意关注朗朗的感受,慢慢学会了耐心倾听。

在此基础上,社工还邀请朗朗及其奶奶参与街道“康健有‘蔚’”家庭互动活动,增进彼此信任。同时,为朗朗链接区级“梦想书桌”困境儿童家庭环境微改造公益项目,定制新书桌,改善学习环境。在社工第七次上门走访时,朗朗坐在新书桌旁向社工展示他的汽车模型,奶奶也欣慰地说:“朗朗现在不仅能做好自己的事,还能帮我分担家务。”

“隔代抚养的代际沟通问题需要长期关注,孩子的改变离不开精准的心理需求捕捉与多方联动的关爱支持。”康健街道儿童督导员华老师表示。为实现“对症下药”,在区民政局的指导下,徐汇区凝聚多元社会力量:街(镇)定向联系爱心企业,联合咖啡馆设立公益岗位,为困境儿童提供社会实践机会;对接有关高校设立社会实践基地,围绕困境儿童需求提供“线上+线下”关爱服务;联合社区、学校、医院开展“家长成长讲堂”等活动,携手守护困境儿童成长。

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徐汇区将以困境儿童生活状况风险评估机制为基础,持续完善基本生活保障,强化应急处置与危机干预,深入实施心理健康等关爱服务,进一步织密织牢困境儿童关爱服务网。(本报记者 张俊 通讯员 江鸿欣 徐小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