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童趣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儿童亲子

登顶国产2D动画第一名,《浪浪山小妖怪》凭什么能杀出一条新路?

发布时间:2025-09-03 13:03:14  浏览量:1

这个暑期档,最大的赢家是《南京照相馆》,目前票房29亿,已锁定暑期票房冠军宝座。

而最大的惊喜,则是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以下简称上美影)的2D动画大片《浪浪山小妖怪》(以下简称《浪浪山》),上映1个月,票房已超14.5亿,刷新中国2D动画电影票房纪录。

2023年,上美影与B站合作出品动画短片集《中国奇谭》,曾受到内地观众热捧,豆瓣评分高达8.7分。

其中的《小妖怪的夏天》一集更是收获超高人气,善良的底层小猪妖形象也成功出圈。

同年6月8日,上美影宣布启动《小妖怪的夏天》衍生大电影的制作计划,当时将命名为《小妖怪的夏天:从前有座浪浪山》,编导仍是《小妖怪的夏天》的导演於水。

经过两年制作,今年4月底,上美影终于宣布影片定档8月2日暑期档上映,并且更名为更加简洁的《浪浪山小妖怪》。

这些年观众的口味都被《大圣归来》、《白蛇:缘起》、《哪吒之魔童闹海》这些3D动画大片养刁了。

本以为2D动画电影不再吃香了,《浪浪山》首映日排片占比也不到20%,没想到豆瓣开分8.5,硬是凭借良好的口碑杀出一条血路。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暑期档,上映前并不被看好的《浪浪山》,却能够逆风翻盘,它是如何做到的?

两年前的《小妖怪的夏天》,之所以能够在8集的《中国奇谭》中脱颖而出,皆因为它借“底层打工妖”的生存状况,与当代打工人情感上产生某种共鸣。

《西游记》原著中,死于孙悟空棒下的小妖不计其数,就连一向慈悲为怀的唐僧,对于孙悟空的嗜杀成性,也是一种放任的态度。

毕竟妖精不是“人”,就连生存的资格都没有,而在法力高强的孙悟空眼里,这种辛辛苦苦修炼成精的小妖怪也不值一提。

但《小妖怪的夏天》借《西游记》的宇宙观设定,以小妖怪的视角展开故事,暗中契合当下职场生态,也给观众带来足够大的惊喜和新鲜感。

《浪浪山》亦继承了《小妖怪的夏天》的这种设定,电影开篇,“考编”三次都在首轮被刷下来的小猪妖,眼见进入大王洞无望,突萌生了“自由创业”的想法,就是假扮成唐僧师徒去西天取经。

小猪妖与蛤蟆精一拍即合,决定一个扮成猪八戒,一个扮成唐僧;又找到内向的猩猩怪扮成孙悟空,话痨的黄鼠狼精扮成沙僧。

一路上,由于冒充唐僧师徒,他们在小破庙得到老和尚的资助;

在双狗洞得到黑狗大王和黄狗大王的盛情款待;

在北张村,由于帮助村民降伏了老鼠精,得到村民们的拥戴,这使他们坚定了内心深处匡扶正义的想法。

但到了小雷音寺,由于与黄眉怪实力悬殊,四人很快被打回原形。

直到此时,他们才认清了自我,发现原来孙悟空和如来早就认识;

唐僧那是如来身边的金蝉子转世;猪八戒和沙僧也都是神仙下凡;

而蜕下“唐僧师徒”的面具,自己只是法力低微的底层小妖。

于是,取经的信心开始动摇,投机主义的蛤蟆精选择离开团队,留下来成为黄眉怪的手下;

而理想主义的小猪妖、社畜型的黄鼠狼精和坚守底线的社恐猩猩怪,亦因不愿意归顺黄眉怪而分崩离析。

但最终,他们还是选择遵循自己的内心,为了解救被黄眉怪掳去的童男童女而走到一起,且为了打败黄眉怪耗尽半生法力。

影片基于《西游记》的故事框架,以四只小妖精的“取经”经历为主线展开故事,既是对西游神魔世界的生动描绘,亦可作为当代职场乱象的真实写照。

小妖精们纵然法力低微,却心怀宏大的理想,不会随波逐流,争着要去吃唐僧肉,而是着眼于更高的目标,想学唐僧师徒,去走“取经”之路。

他们又心存善念,愿意为了坚守心中的正义而作出牺牲。

虽然其过程中也曾经历过动摇和自我怀疑,但最后还是能够挺身而出,站到邪魔歪道的对立面。

“要是见死不救,取经又有何用?”这句话虽出自小猪妖之口,却震耳发聩。

这种舍生取义的精神,与上美影作品一贯主张和宣扬的正能量,是一脉相承的。

同时,小妖精们“取经”的过程,从一开始装扮成唐僧师徒四人的样子,到最后蜕下面具做回自己,这个成长的过程,也是大多数人曾经经历过的从模仿别人,到认清自我,找到自我的过程。

70后、80后一代人,都曾经见证过上美影的辉煌时代,了解《大闹天宫》和《哪吒闹海》这两部动画大作创作过程的艰辛。

在那个没有电脑制作的年代,《大闹天宫》集结了20多位顶尖画师,仅凭手绘制作完成。

其中每10分钟的动画,就要画7000到10000张画稿,从1961年和1964年,用了4年时间才拍摄完成。

《哪吒闹海》由《大闹天宫》的绘画班底操刀,于1978年5月投入制作,到1979年8月全片拍摄完成,总耗时一年零三个月。

相比《大闹天宫》,其场景设计、人物形象、主题思想性都有长足的进步。

这两部作品制作精良、匠心独具,代表了当时中国乃至亚洲动画制作的最高水平,亦是上美影动画电影的两座丰碑。

《浪浪山》的制作过程,也继承了上美影老一辈画师的匠心精神。

其制作团队超过600人,在这个AI作画都能够以假乱真的年代,仍然坚持手动绘制,光是场景图就画了2000多张,精心打磨的过场镜头也达到1800多组。

影片中出现的寺庙场景,画师参考了山西的一些古建筑,比如佛光寺、善化寺普贤阁、永安禅寺、晋祠水镜台等。

相比3D动画的立体效果,2D动画的短板在于立体感,但也可采用逐帧手绘与数码渲染相结合的方式来营造空间的纵深感,其单帧画面图层可达到50层。

而2D动画比起3D动画,又有其独具的优势,比如可更好的呈现手绘作品的风格化。

制作团队借鉴了国画的写意风格线条和构图,以水墨渲染技法和国画特有的留白方式来营造远景的深远意境;

近景中的角色形象和道具则采用工笔画细描的画法来突出其质感。

四小妖与黄眉怪斗法的高潮大战,是片中最令人热血沸腾的动作大场面。

虽然四小妖的形象都憨态可掬,但“合体术”的引入可谓神来之笔。

合体后的四位一体法相让人联想到《封神2》中的殷太岁法相,但变化更加繁复随意,且妙趣横生。

动作镜头快而不乱,既有满满的喜剧效果,又带着港式武打片才有的打击感,超过10分钟的打戏,带给观众如观众动作大片般沉浸式的视觉体验。

除了这些明显的优点之外,片中大量致敬80、90年代文化的元素和玩梗情节,也是影片的一大看点。

比如鸡画师通过想象画出的唐僧师徒形象,其中就出现了1927年的《铁扇公主》版形象;

央视《西游记》版形象;上美影《金猴降妖》版形象;

剪纸片《猪八戒吃瓜》版形象等,这些都勾起了70后、80后一代人的集体记忆。

片中黄狗大王尝唐僧汤的动作,明显是模仿了陈佩斯春晚小品《胡椒面》中的经典场景。

乌鸦精的工牌号是“玖伍贰柒”,相信大家都知道这是在致敬周星驰的《唐伯虎点秋香》,同时也暗示小妖们的底层打工人身份。

四小妖合体之后形象千变万化、捉摸不定,头和手脚能够随意切换,把法力强大的黄眉怪也打得招架不住、节节败退。

这个合体形象其实也借鉴了90年代经典科幻片《终结者2:审判日》中的生化机器人T-1000的经典形象。

一部上美影大厂的2D动画影片,能够集齐如此之多讨喜的元素,不仅适合青少年,对于已经踏入社会,正在社会中打拼的当代打工人,亦同要具备吸引力。

这正是《浪浪山》能够在暑期档七进七出,取得令人瞩目的票房成绩的原因。

自从2000年内地电影市场全面开放之后,上美影历经市场竞争的洗礼,也曾经历过很长一段时间的挣扎和转型期。

那些年推出的作品比如《可可的魔伞》、《格兰特船长的儿女》、《勇士》、《大耳朵图图之美食狂想曲》和《大耳朵图图之霸王龙在行动》等,都没能取得好的口碑和票房成绩。

而《西岳奇童》、《葫芦兄弟》、《阿凡提之奇缘历险》这些旧IP翻新电影,又被质疑吃老本、毁经典。

这些作品都未能取得预期的成功,原因在于剧本层面的创意枯竭,和思想上的固化。

创作者应该带着灵感的市场嗅觉,而好作品也应当紧扣时代脉搏,符合当下文化和价值观,带着新鲜感和人文精神,具备竞争力的。

《浪浪山》正是带着鲜明特点的全新作品,它的出现标志着上美影已实现全面“换血”,正由一帮踏实稳重的年轻人为主导,朝着既定的方向,迈着坚定的步伐走向新的发展之路。

接下来还有正蓄势待发的《中国奇谭2》,值得我们期待。

本文文稿系青石电影原创出品,未经授权请勿以任何形式进行转载!
青石电影特约作者 | 热血丹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