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公共图书馆暑期开展1400余场少儿阅读活动,91万余人次参与
发布时间:2025-09-02 15:13:51 浏览量:1
2025年暑期,市区公共图书馆联动策划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少儿阅读活动,全市共开展活动1400余场,参与人次逾91万。通过资源联动、创新形式、精准服务,市区公共图书馆携手将优质公共文化服务送到市民的“家门口”,为少年儿童打造多元成长空间,营造了充满书香的假期生活。
书香直达基层
推动阅读服务广泛延伸
暑假期间,市区公共图书突破传统场馆限制,创新服务模式,依托社区书屋、文化空间等基层阵地及公共空间开展少儿阅读活动,推动文化资源向基层延伸,让文化服务触达更广人群。
其中,东城区图书馆采用“总馆策划+分馆执行”的联动模式,将京味文化、红色故事、家风家教等主题阅读活动沿着总分馆联动的脉络延伸至社区深处。西城区青少年儿童图书馆为河北省邢台市临西县东留善固村玉兰小学少儿民族管弦乐团搭建高水平展演平台,邀请西城区民乐专家开设专题讲座,构建了“引进来”和“走出去”的京津冀美育协同发展机制。首都图书馆与首都儿科研究所举办“医启阅读 童护成长——播撒幸福的种子”故事会,“种子”故事人将绘本故事带进病房,通过“健康科普”与“阅读疗愈”融合,为儿童提供身心健康发展支持。
此外,市区公共图书还通过少儿阅读活动的形式,引导和培养儿童文明阅读,提升文化服务质量。丰台区图书馆开展了“一日小馆长”体验活动,引导儿童主动建立文明阅读习惯,家长表示,“我家孩子参加了‘小馆长’活动,回家主动收拾自己房间,说‘要像管理图书馆一样管理书桌’。”首都图书馆也面向小读者开展“小馆员”体验活动,获得孩子与家长的一致认可。
丰台区图书馆“一日小馆长”体验活动
阅读实践深度融合
行走厚植文化自信
市区公共图书馆共同拓展服务边界,暑假期间推出多项阅读与实地探访、文化体验相结合的主题活动,让少年儿童在实践中感悟历史、触摸文化。
其中,首都图书馆以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一周年为契机,推出“阅读北京·童行中轴”少儿行读活动,带领孩子们以北京中轴线为主题进行深度探访;结合红色文化开展“红色行读之旅”,通过12条行读线路实地探访京津冀三地红色文化主题片区,让青少年读者在聆听讲解、触碰历史中感受革命精神的温度;以非遗文化、科学科普为主题,举办“走进国粹—京剧体验营”和“‘银河探险家’太空探秘夏令营”活动,通过专家讲解、手工体验等形式提升少年儿童的阅读兴趣。丰台区图书馆开展了“行走中的阅读”系列活动,组织家庭走进红色空间、特色历史文化空间等,讲述抗战历史、丰台历史、丰台区域文化,培养和发掘优秀小读者成为“小小旅游推荐官”。
经典阅读深度引领
书香助力多元成长
市区公共图书馆联动开展阅读推广活动,推出了涵盖经典文学、科学、自然、非遗文化等多个领域的暑期主题活动,激发孩子的探索精神及创造力,提升阅读素养和人文底蕴。
其中,首都图书馆面向京津冀中小学生群体,推出“青少年经典导读”及“图书馆阅读课”主题活动。线上,青少年经典导读网络平台收录了针对64本经典书目的210节导读课程,集导读、阅读、分享、交流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线下,首都图书馆联合各区图书馆,依托馆藏及专家资源,推出“图书馆阅读课”,为少年儿童带来沉浸式阅读体验。
同时,多家图书馆开展科学科普主题活动。首都图书馆举办“影”领未来,童心一“夏”4D科普电影节,涵盖宇宙探索、地质奇观、海洋生物、古生物、微生物细菌主题内容。朝阳区图书馆“朝图之夜”品牌活动推出国防科普和动物知识讲座,吸引大量亲子家庭参与。平谷区图书馆打破传统课堂边界,在图书馆开展“乐高科学课”,融合物理原理与文学阅读,激发创造与逻辑思维。大兴区图书馆推出“兴图讲坛”暑期科普专场“大咖讲科学”主题讲座。
昌平区图书馆“话非遗,扬国粹”京剧脸谱少儿科普小课堂
非遗体验、国学经典也是暑期活动的一大方向,海淀区图书馆举办“少儿茶知识培训”和“传统文化手工课堂”,让孩子们在学习泡茶、制作团扇和螺钿胸针的过程中,近距离触摸文化脉络。昌平区图书馆推出“非遗少儿科普小课堂”“甲骨文生肖工坊”等活动,通过脸谱彩绘、刺绣体验等,让传统技艺焕发新活力。东城区图书馆开展“中轴线上的非遗”系列体验,包括京剧脸谱、皮影戏等,让少年儿童感受非遗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