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儿童常用药不要再吃了,国家药监局已注销!很多地方却还在开!
发布时间:2025-09-01 17:52:15 浏览量:2
儿童用药 “非小事”,由于儿童的肝肾功能、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等生理机能尚未发育成熟,对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能力与成人差异显著,且对药物的敏感性更高、耐受性更差,一旦用药不当,可能引发过敏反应、肝肾功能损伤、神经系统损伤等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曾连续发布多条公告,紧急召回和注销多款儿童常用药,提醒儿童用药潜在风险。本文对召回和注销的家庭常备药进行汇总。
01 紧急召回2款儿童止咳药
根据2021年第78号通告,国家药监局对家庭常备的2款儿童止咳药进行了紧急召回,分别是:复方甘草口服溶液(批号HJ21002)和小儿止咳糖浆(批号2103181)。
这两款药品在很多家庭中被广泛使用,尤其是孩子咳嗽时,许多家长会第一时间选择止咳糖浆。 然而,指南明确指出,镇咳药在儿童咳嗽治疗中的证据不足,且可能引发多种严重不良反应,甚至危及生命。因此,不建议常规使用镇咳药,治疗儿童咳嗽的关键应是寻找病因,针对病因进行治疗,而不是单纯止咳。
02 常用退烧药被注销
国家药监局于2021年第132号公告中注销了包括安乃近片在内的34个药品注册证书。安乃近作为曾经广泛使用的“退烧神药”,早就已被列为18岁以下儿童禁用药物,这次彻底被市场清除。
研究表明,安乃近可引发严重的血液系统疾病,如粒细胞缺乏症,患者抵抗力下降,感染风险大幅增加,死亡率高达1.1%。此外,安乃近还可能导致皮肤病和过敏性休克等严重不良反应。多国已禁用安乃近制剂,国内市场也逐步清退。
与此同时,含有氨基比林成分的小儿酚氨咖敏颗粒也被注销注册证书。氨基比林被认为具有较高的安全风险,尤其对儿童不适合使用。 针对不同年龄段宝宝的退烧用药,
专家建议:3个月龄以下宝宝发热应立即就医,不建议自行用药;3个月龄以上且体温超过38.5℃时,可考虑口服对乙酰氨基酚退热;6个月龄以上宝宝除了对乙酰氨基酚,还可选择布洛芬,但必须注意用药剂量和观察不良反应。
除了上述召回及注销药品,还有3种常见儿童用药需要高度警惕:
柴胡注射液:因其退烧效果被儿科广泛采用,但其过敏反应风险极高,包括过敏性休克、晕厥甚至死亡。国家药监局于2018年明确禁止儿童使用柴胡注射液。家长和医生需严守禁用规定,避免悲剧发生。
利巴韦林:作为抗病毒药物,虽然针对呼吸道合胞病毒有效,但对其他病毒无效,且存在引起溶血性贫血、致畸风险和睾丸损伤等副作用。儿童代谢能力尚未成熟,用药需严格医生指导,切勿盲目使用。
赖氨匹林:含有阿司匹林成分,儿童服用后可能引发瑞氏综合征,这是一种严重且致命的代谢和神经系统疾病,表现为呕吐、意识障碍、肝功能异常等,尤其危害6个月至5岁的儿童。家长应坚决避免给儿童使用赖氨匹林和阿司匹林。
总之,儿童用药的核心是 “遵医嘱、精准化、细观察”,需摒弃 “经验主义” 和 “侥幸心理”。童的肝肾功能尚未发育成熟,药物代谢能力弱,错误用药可能带来不可逆的伤害。因此,唯有坚持科学原则,增强风险意识,才能真正守护儿童的用药安全与健康成长。
来源 | 梅斯医学综合整理
编辑 | ray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