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童趣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儿童亲子

从《哪吒 2》到《浪浪山小妖怪》:国产动画在 “啃老祖宗” 家底?

发布时间:2025-08-31 16:31:49  浏览量:3

2025年暑期档,中国动画电影市场迎来了一场“文化狂欢”。《哪吒之魔童闹海》以159亿元票房登顶全球动画电影史冠军,《浪浪山小妖怪》以13.55亿元票房跻身中国影史动画票房第八,而《罗小黑战记2》《聊斋:兰若寺》等作品也持续引发热议。

一个显著的现象是:这些作品无一例外地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创作源泉,从神话史诗到民间故事,甚至将《山海经》《聊斋志异》等典籍中的元素进行现代化重构。这不禁让人思考:在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国产动画为何仍在“啃老祖宗”的家底?

国产动画对传统文化的依赖,本质上是文化基因的觉醒。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教师牛博鸶指出:“改编并非‘套模板’,而是在IP基础上进行重构,好的改编不是‘复述’,而是‘焕新’。

《哪吒2》将“灵珠”与“魔丸”的设定融入神话框架,既保留了哪吒“反抗命运”的核心精神,又通过“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口号,呼应了当代年轻人对个体价值的追求。而《浪浪山小妖怪》则直接以《西游记》为蓝本,但将视角从“英雄取经”转向“无名小妖的成长”,通过小猪妖、黄鼠狼精等角色的平凡奋斗,引发了观众对“普通人价值”的共鸣。监制陈廖宇坦言:“人类历史上生活过的1200亿人里,能留下名字的可能不足0.001%。我们想写给99%的普通人。”

《浪浪山小妖怪》采用“笔墨意镜”的美术风格,将中国画的写意笔法与电影镜头结合。远处的山岭用写意笔法勾勒,近处的锅碗瓢盆则采用写实手法,既保留了传统美学的精髓,又满足了电影叙事的需求。这种“大处写意,小处写实”的平衡,让观众在视觉上感受到“水墨国风”的诗意表达。而《罗小黑战记2》则以超20万张手绘原画、部分打戏采用每秒24帧逐帧手绘技术,还原了细腻的动作与表情,被网友称为“每一帧都是艺术品”。

《哪吒2》的制作涉及138家动画公司、4000余名动画人,仅海底群妖挣脱锁链的场景,就需确保每根绳索不穿模;《浪浪山小妖怪》则汇集超600人制作团队,从场景设计到角色动画,均体现了工业化生产流程的完善。这种技术积累,让传统文化元素能够以更精细、更震撼的方式呈现。

尽管传统文化为国产动画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但过度依赖也可能导致创新乏力。2025年暑期档的《聊斋:兰若寺》便暴露出这一问题:该片画面精美,但故事像PPT,被观众吐槽“每一帧能当壁纸,但整个故事像拼凑”。

从《哪吒2》到《浪浪山小妖怪》,国产动画对传统文化的“啃食”,实则是一场文化基因的现代化觉醒。它不是简单的复古,而是通过技术赋能、市场驱动和政策支持,让老祖宗的故事焕发新生。正如陈廖宇所说:“每个时代就像土壤,会孕育出不同的作品。”在数智时代,国产动画正以传统文化为根,探索属于这个时代的表达方式。或许,这才是“啃老”背后真正的创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