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留守儿童到考上985大学,谈谈乡村教育该如何弥补自身的短板
发布时间:2025-08-31 18:44:31 浏览量:4
前些天湖南省郴州市宜章县黄沙镇沙坪村刚举行完奖学仪式,笔者便采访了村里今年考上四川大学的李丹。一个农村的留守儿童一路过关斩将,从村小到镇里的小学中学再到县重点高中,然后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四川大学,这对于农村教育来说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笔者想通过对李丹的采访,来了解他们这一代的农村孩子的成长和求学历程,然后通过网络平台分享给大家。
留守儿童、村小、乡镇学校、县一中素养班、四川大学、这几个关键词联系到一起,必然会让人联想到这肯定是一个非常励志的故事,然而在李丹的描述中却是显得那么风轻云淡、稀松平常。
起初想同时采访李丹和她姐姐李艳的,因为姐姐李艳在读博,学业繁重无法回来接受采访,这次就只能单独采访李丹了。这次采访也是临时起意的,笔者的准备工作做得并不是很充分,因为姐姐没来,所以有些问题在这次采访中没有提到。这次采访过程中让笔者没有想到的是,一个刚刚高中毕业的农村女孩子有如此出众口才和思维,着实让笔者感到很惊讶。
留守儿童是我国欠发达地区普遍存在的,也是社会持续在关注的一个问题。自卑怯懦、内心脆弱、沉默寡言......这些都是我们对留守儿童的固有印象。了解到李丹与姐姐李艳小时候都是留守儿童,在采访过程中笔者有意突出这个问题,想了解更多发生在她身上的关于留守儿童的一些经历。然而,她的回答却与笔者的预想截然相反。
从她的回答中可以知道,她有一个非常和睦的大家族,家族里有很多兄弟姊妹,从小就跟着哥哥姐姐一起玩,长辈也对自己很好。所以她的童年非常快乐,并没有因为自己是留守儿童而带来什么痛苦的回忆。从这里可以说明,她这个家族的家风特别好,这一点是非常值得大家深思的。
现如今城乡差距是越来越大,在教育上更能体现。因为业务上面的缘故,笔者接触了很多城里的教师和学生,也接触过很多乡村的教师和学生。关于城里与乡下的学生差距,笔者是有一定的了解的。
然而李丹却并没有感受到这种差距(乡下学生与县城的学生),这也许跟她优秀的学习能力有关。虽然出生农村,但是她会利用手机和互联网来了解外面的世界,知道自身的不足,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学习来弥补这些不足,这是很多农村孩子做不到的。
现如今很多孩子因沉迷于手机和互联网,而影响到了正常的生活、学习,是一个让很多家长、老师头疼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笔者认为,如果家长引导得好,孩子足够优秀,就不会被手机和互联网所困,反而会利用手机和互联网为自己所用,不断的优化自己,比如说李丹就是这样的人。
关于农村教育问题,因为种种原因,城乡差距越来越大,这是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而作为出生农村的我们,如何去面对这个问题。笔者想,通过沙坪村的教育基金及这次对李丹的采访可以找到些许答案。
沙坪村是一个传统古村落,自古以来就有着崇文重教的传统,从祖训:畏天地、敬君师、尊祖宗、勤诵读......可见一斑。近些年又专门成立了教育基金,专门奖励村里考上重点中学及重点大学的学子,这是一种非常好的风气。
一个村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化传承,同时拥有淳朴的民风和良好村貌,一个大家族家风和睦,出生在这种环境的孩子,必定不会太差,且会自带一种城里孩子不具备的气质。这是一种什么气质呢,是一种基于传统的中国文化、家族文化的传承而带来的信仰和自信。
展开了讲,这个话题或许三天三夜都讲不完。夜深人静,笔者吹着风扇,在电脑面前码着字,思索着怎么给这个话题结尾。说到最后,大家还是认真看看开头的采访视频吧,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