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消防安全:教会孩子“不玩火、会求助”
发布时间:2025-08-29 18:55:28 浏览量:1
儿童好奇心强,对“火”缺乏危险认知,是火灾隐患的高危人群。据消防部门统计,每年因儿童玩火引发的火灾占家庭火灾总量的15%左右,不仅会造成财产损失,还可能危及孩子生命。做好儿童消防安全教育,需家长落实“教、管、护”三步,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意识,掌握自救技能。
第一步是“科学教育”,让孩子认识火的危险性。家长可通过消防绘本、动画(如《消防大本营》)、参观消防站等方式,用孩子易懂的语言讲解火灾的危害——比如“打火机的火会烧到衣服,让身体受伤”“火灾产生的黑烟会让人呼吸困难”,避免用“玩火会被警察抓走”等恐吓式教育,以免孩子因恐惧隐瞒火情。同时,要明确告知孩子“禁止行为”:不玩打火机、火柴、蜡烛、蚊香等火源;不随意触碰插座、电器开关、充电器,避免触电或引发短路起火;不撕扯窗帘、床单等易燃织物,不将纸团、玩具等物品塞进电器散热孔。
第二步是“严格管理”,收好家中危险物品。家长需将火源、易燃物、危险品放在孩子够不到的位置:打火机、火柴要放在抽屉或柜子里,并用儿童安全锁锁住;杀虫剂、空气清新剂、酒精(75%以上医用酒精属于易燃液体)等物品,需远离火源和高温区域,避免孩子误拿喷洒或玩耍;厨房内的菜刀、剪刀等尖锐物品,以及燃气灶阀门,要确保孩子无法随意触碰;给孩子购买玩具时,避免选择易燃材质(如毛绒玩具、塑料充气玩具),或带有明火功能的玩具(如仿真打火机玩具)。
展开剩余42%第三步是“教会求助”,让孩子掌握自救技能。家长需反复训练孩子正确应对火灾的方法:若发现小火(如蜡烛引燃纸张),要立即告诉家长或老师,不要自己用手扑火或浇水,避免烫伤;若遇到大火,第一时间拨打“119”消防电话,拨打时要清晰说出“家庭住址(详细到小区名称、楼栋号、单元号、门牌号)、起火物品(如“家里沙发着火了”“电动车充电起火了”)、自己的姓名和联系电话”,打完电话后,要到小区门口、路口等显眼位置迎接消防车,引导救援人员快速到达火灾现场。
若孩子被困火场,需教会其“正确避险”:立即躲进无烟雾的房间(如卫生间、卧室),关闭房门,用湿毛巾、湿衣物堵住门缝,防止烟雾进入;打开房间窗户通风,在窗口挥舞颜色鲜艳的衣物(如红色外套、黄色围巾),大声呼喊“救命”,吸引救援人员注意;切勿躲藏在衣柜、床底、桌子底下等隐蔽处,这些位置不仅空气不流通,还会让救援人员难以发现,错过最佳救援时机。家长需定期和孩子模拟火灾场景,让孩子熟练掌握求助和避险技能,真正做到“遇火不慌、科学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