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童趣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儿童亲子

儿童手表“儿童” 在前,功能别跑偏了

发布时间:2025-08-29 17:31:54  浏览量:1

□夏楠(重庆大学)

这几年,儿童电话手表似乎成了不少家庭的“标配”。根据中国产业研究院《2022—2027年中国儿童智能手表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研究报告》,目前我国5至12岁儿童约有1.7亿人,儿童电话手表的普及率约为30%,基本上平均三个孩子里,就有一个戴着电话手表。巨大的消费市场,带动手表产品频繁迭代升级,商家赚得盆满钵满。对很多孩子来说,电话手表是心头好;可在家长眼里,儿童手表却成了让自己头疼的物件。

儿童电话手表的设计初衷,是保护儿童。可通话、可定位的基本功能,既让孩子的出行更安全,也缓解了许多家长“怕走丢、怕失联”的焦虑。但随着社交、娱乐等功能纷纷加入电话手表,一些新的问题也随之出现。

首先是健康风险。长时间盯着小屏幕,容易造成使用者视力下降,部分劣质产品还曾曝出自燃等安全隐患。而手表内置的聊天功能、小游戏、“好友圈”等设计,容易让孩子沉迷其中,甚至一头扎进虚拟社交的小圈子。

其次是攀比心态。对于一些孩子来说,手表是社交标配,意味着拥有自己的身份符号,腕上的电话手表款式越新,越容易引发同伴的赞叹。这样的心态,容易让孩子将自我价值与具体商品绑定,甚至陷入焦虑和不安之中。

再者是影响学习。一些孩子在家忍不住就要操作电话手表,或电话聊天、或发送信息,将大量时间切成了碎片。一些孩子把手表带进课堂,频繁的信息提醒和互动,分散了不少注意力,影响孩子学习习惯的养成。

那么,怎样做才能让儿童手表回归护娃的初心呢?

一来,企业需守住责任底线。面对低龄用户群体,电话手表的生产厂商应坚守适度原则,摒弃过度娱乐化、易上瘾的设计和功能,不要一味追逐商业利益,而是主动承担起部分社会责任,完善产品的基础功能,确保生产出的电话手表真正有利于孩童安全。

二来,家庭教育不能缺位。家长可以通过设定使用规则,比如控制佩戴时长、关闭非必要娱乐功能等,帮助孩子养成健康的用眼习惯、佩戴习惯和使用习惯,并培养其自我控制力和约束力。更重要的是,电话手表不是万能的,如果父母能给孩子更多陪伴、进行更多交流,让他们在现实互动中获得更多安全感和归属感,戒掉对虚拟社交圈的依赖就不再是难题。

儿童手表,“儿童”两个字在前面。期待生产商、销售商、购买者与使用者,都能回归儿童手表的发明初心,去繁存简、回归本位,真正守护儿童、助力其健康成长。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