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科学家最新发现,儿童湿疹与母亲怀孕期间的压力有关
发布时间:2025-08-29 17:23:24 浏览量:1
信息来源: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5-02427-8
一项发表于顶尖科学期刊《自然》的突破性研究,首次为儿童湿疹的起源提供了清晰的生物学证据,明确指出其根源可追溯至子宫内的发育阶段,并将母亲在怀孕期间承受的心理压力与后代患上这种令人困扰的皮肤病的风险直接联系起来。通过精密的动物模型实验,科学家们揭示了一个惊人的分子连锁反应:母体的压力激素能够穿过胎盘屏障,深刻地改变胎儿皮肤中关键免疫细胞和感觉神经元的发育轨迹,从而“预设”了一种高度敏感的状态。这种状态使得婴儿在出生后,即便面对通常无害的轻微物理刺激(如抓挠),也会触发剧烈的、类似湿疹的炎症反应。这一发现不仅颠覆了对湿疹病因的传统认知,更将预防策略的关口前移至孕期保健,凸显了关注孕妇心理健康对于下一代长期福祉的深远意义。
湿疹,在医学上常被称为特应性皮炎,是婴幼儿时期最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之一,其特征是皮肤干燥、反复出现的剧烈瘙痒以及红肿的皮疹。这种“瘙痒-抓挠”的恶性循环严重影响患儿的睡眠和生活质量,也给整个家庭带来沉重的照料负担和心理压力。尽管科学界早已认识到湿疹是一种由遗传易感性、环境因素(如过敏原、刺激物)和免疫系统功能失调共同作用的复杂疾病,但其最初的“点火”机制,尤其是在生命最初几个月内发病的确切原因,一直是个未解之谜。
过去,许多流行病学研究已经观察到母亲孕期经历的重大生活压力、焦虑或抑郁,与孩子日后患上湿疹、哮喘等过敏性疾病之间存在着某种关联。然而,这种关联背后的生物学通路始终未能被阐明,使其在很大程度上停留在相关性而非因果性的层面。由科学家Serhan及其同事领导的这项新研究,正是为了填补这一关键的认知空白。
研究团队设计了一个巧妙的小鼠实验模型来模拟人类孕期压力。他们让怀孕的母鼠承受一定的应激,然后观察其后代的皮肤状况。研究发现,这些出生于“压力母鼠”的幼鼠,其皮肤在正常情况下并无异样。然而,当研究人员对其施加一种非常温和的机械刺激——一种对于正常幼鼠而言完全无害的轻微摩擦时,这些幼鼠的皮肤却迅速出现了红肿、增厚和炎症细胞浸润等典型的湿疹样病变。这一结果有力地证明,孕期的压力经历并未直接“导致”皮肤病,而是在后代的皮肤中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使其对外界刺激的反应阈值被大大降低。
为了探明这颗“炸弹”的内部构造,研究人员深入分析了胎儿在子宫内的发育过程。他们发现,母体在应激状态下会分泌大量的糖皮质激素(在人类中主要是皮质醇),这类压力激素能够自由穿过胎盘,直接作用于正在发育的胎儿。研究精准地定位了这些激素在胎儿皮肤中的两个关键靶点:肥大细胞和感觉神经元。
肥大细胞是皮肤免疫系统中的“前哨”,细胞内充满了组胺等强效炎症介质。它们像一个个微型“手榴弹”,在感知到危险信号时会迅速“拉弦”释放内容物,引发局部的炎症反应。研究表明,来自母体的压力激素会“预先激活”或“致敏”胎儿皮肤中的肥大细胞,使其在出生后处于一种一触即发的超敏状态。
与此同时,感觉神经元负责将外界的触觉、温度和瘙痒等信号传递给大脑。研究发现,母体压力激素同样会促进胎儿皮肤中感觉神经元的生长和分支,并增强它们与肥大细胞之间的物理连接和功能耦合。这相当于不仅升级了“手榴弹”的敏感度,还为它配备了更灵敏的触发装置和更强大的信号网络。
这两个环节的改变共同构建了一个危险的恶性循环。当出生后的婴儿皮肤受到轻微摩擦时,过度生长的感觉神经元会发送出被放大了的“痒”信号。这一信号迅速传递给早已处于戒备状态的肥大细胞,导致其大量脱颗粒,释放出炎症物质,从而引发皮肤的红肿和更剧烈的瘙痒。而这种瘙痒又会促使婴儿去抓挠,进一步刺激感觉神经元和肥大细胞,形成一个不断升级、难以中断的炎症循环,最终发展为持续的湿疹。
这项研究的意义远不止于揭示湿疹的病因。它为“健康与疾病的发育起源”(DOHaD)这一前沿科学理论提供了强有力的实例。该理论认为,生命早期的环境,特别是胎儿期和婴幼儿期,对个体一生的健康轨迹具有程序化的设定作用。孕期的营养、压力、毒物暴露等因素,都可能像软件编程一样,设定个体成年后患上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乃至精神疾病的风险。Serhan等人的研究清晰地展示了心理压力这一无形的因素,如何通过具体的分子和细胞机制,转化为后代实实在在的生理疾病。
这一发现为湿疹的预防和治疗开辟了全新的思路。如果湿疹的易感性在子宫内就已经被设定,那么,有效的干预措施就不应仅仅局限于婴儿出生后使用保湿霜和激素药膏来控制症状。更根本的策略,应当是致力于维护孕妇的心理健康。为孕妇提供充分的社会支持、开展正念冥想等压力管理培训、及时筛查和干预孕期焦虑和抑郁,这些措施不再仅仅是人文关怀,更可能成为预防儿童过敏性疾病的一线公共卫生策略。
当然,我们必须强调,这项研究绝非意在“指责”母亲。怀孕本身就是一个充满生理和心理挑战的时期,经历压力是普遍且往往难以避免的。科学研究的目的是理解疾病的生物学原理,从而开发出更有效的干预手段来帮助所有人,而不是增加准妈妈们的焦虑和负罪感。
未来的研究将致力于将这些在小鼠模型中的发现转化应用于人类。科学家需要通过长期的人群队列研究,进一步验证孕期压力、相关激素水平与后代湿疹发病率之间的精确关系,并探索是否存在特定的“机会窗口期”。更令人期待的是,未来或可开展临床试验,检验旨在降低孕妇压力水平的干预措施,是否能够有效降低其子女患湿疹的风险。
总而言之,这项里程碑式的工作深刻地重塑了我们对湿疹乃至更广泛的慢性炎症性疾病的理解。它告诉我们,许多看似在生命后期才出现的健康问题,其剧本或许在生命的第一页——在那个由母体构建的、温暖而敏感的子宫环境中,就已经被悄然书写。呵护母亲,便是守护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