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友好 童心向“扬”】江都区仙女镇龙溪社区:以“童享童乐”为目标,打造儿童友好成长家园
发布时间:2025-08-29 16:01:00 浏览量:1
编者按:
为生动展现我市在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进程中探索形成的特色经验与实践做法,我们依托“儿童友好 童心向‘扬’”专栏,持续展播相关工作案例。期待通过鲜活的范例,进一步凝聚社会各界对儿童友好事业的共识,让尊重儿童、关爱儿童、服务儿童的理念深入人心。让我们携手共建安全、包容、充满活力的儿童成长环境,让每一颗童心都能在“扬城”的温暖怀抱中自由绽放、茁壮成长。
案例综述
江都区仙女镇龙溪社区周边学校密集,辖区内0-18岁儿童约 1000人,其中残疾儿童3人、困境儿童5人,陪读家庭占比高。依托党群服务活动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妇女之家、儿童之家等完善设施,社区以“童享童乐”为目标,通过建立儿童观察团、定期召开议事会等机制,搭建儿童参与社区治理的平台,培育其“城市小主人”意识;联动辖区商家与社会组织,开设暑期爱心托管班破解家长看护难题,并围绕亲子教育、儿童发展需求,开展研学、科普、志愿服务等多元活动,全方位推进儿童友好社区建设,为儿童打造安全、舒适、宜居的成长环境。
案例内容
倾听童声,拓展友好环境圈
多元协同,夯实政策友好根基。坚持党建引领,构建 “区镇妇联指导、社区书记统筹、妇联主席主抓” 的工作模式,确保儿童友好建设有组织保障。联动社会组织、企业商家、学校、家庭形成 “共商共建共享” 合力,制定《社区儿童议事会管理制度》《议事章程》,引导儿童主动参与社区事务决策。通过微信公众号推送、电子屏滚动播放以及儿童友好氛围营造等方式,积极传播“儿童优先”理念,让“每个声音都被听见”的友好氛围渗透社区每个角落。今年暑假,社区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儿童议事会活动,让孩子们真正成为暑期课程的主人翁。儿童议事会投票现场,小议员用五颜六色的贴纸表达了自己的心声,经过民主投票,最终"欢乐哆唻咪"声乐暑期班脱颖而出。这个由孩子们自主选择的声乐课程,充分体现了儿童参与社区事务的民主实践过程。
空间联动,打造成长友好场景。以“满足儿童游乐、社交、探索需求”为核心,构建全域儿童友好空间体系。整合现有阵地资源,统筹布局儿童议事区、游玩区、学习区,打造集议事协商、心理咨询、亲子阅读、趣味游乐于一体的安全成长空间。其中,户外乐园“乐时光童趣园”以“自然探索”为主题,融合“可进入、可参观、景区化、景观化”的科普场景理念,与室内儿童活动区形成“联片分层”布局,让孩子在户外奔跑嬉戏时能观察自然、在室内探索时能深化认知,实现“玩中学、学中乐”的空间价值。
守护童心,构筑友好生活圈
兴趣乐人,丰富儿童假期生活。社区积极链接社会资源,依托社区儿童之家,满足孩子学习、娱乐、交友等需求,为孩子们免费提供安全舒适的学习娱乐场所。针对不同年龄段儿童特点,开设国画、围棋、语文朗读等特色课程:国画课培养审美素养,围棋课锻炼逻辑思维,朗读课提升表达能力。这些课程不仅解决了家长“假期看护难” 的痛点,更让儿童在兴趣培养中拓展能力边界,在社区大家庭中收获成长乐趣。
文化育人,激发儿童文化认同。在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中,龙溪社区打造“四季佳节”文化品牌,以传统节日为纽带,构建贯穿全年的传统文化体验体系,将传统节日作为培育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元宵节邀请社区儿童参加“包汤圆过新年・小小汤圆暖心田”活动,在揉面拌馅中传承家文化,同时推出“猜灯谜・闹元宵”活动,谜题内容涵盖二十四节气谚语、《红楼梦》人物判词、唐诗宋词名句等传统文化元素。端午节通过包粽子、编艾草香囊等实践,让孩子在指尖触摸文化记忆。中秋节组织老师指导居民与儿童使用环保材料组装花灯,传统文化在童心中播种下创新的种子。“童心颂祖国・欢乐迎国庆”活动中,儿童与社区文艺团体、居民共同参与舞蹈表演、乐器演奏、趣味小品等节目,通过观看爱国歌曲演唱、红色主题小品,在互动中厚植爱国主义情怀,让“文化自信”在童趣活动中自然生长。
行动塑人,助力儿童健康成长。社区联动多方资源,聚焦儿童安全与全面发展,每年开展系列实践活动20场次,涵盖500组家庭,吸引1200人次参与。全年开展防侵害、网络安全、消防安全等亲子教育课程12次。教育过程中通过案例分析,如网络交友诈骗、木马病毒危害等实际案例,让家庭成员直观理解风险。同时,培养良好的上网习惯,包括不下载不明软件、不点击可疑链接等基础防护措施,针对不同年龄段成员应采用差异化教学,如青少年侧重防沉迷教育。举办亲子插花、花灯制作等创意手工活动4场,在动手实践中锻炼儿童创造力;举办扬州科技馆亲子夏令营活动,通过“触摸静电球”“观察机器人跳舞”等沉浸式体验,让孩子们在直接感知中理解科学原理,激发探索欲。这些活动既强化了亲子互动,更以“实践育人”理念助力儿童在安全、科学、文明的环境中全面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