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树林儿童诗社两部诗集首发,专家研讨“让孩子拥抱诗”
发布时间:2025-08-27 18:56:10 浏览量:1
小树林儿童诗社近日推出两本儿童诗集《温暖的儿童诗100首》与《好玩的儿童诗100首》。8月26日,对话每一个天才——小树林儿童诗社新书首发式暨作品研讨会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举办。
《好玩的儿童诗100首》和《温暖的儿童诗100首》由中国青年出版社与鸿儒文轩匠心打造,诗人、评论家吴撇主编。两本诗集各收录100首由小树林儿童诗社小诗人原创的儿童诗,内容贴近生活和自然,语言灵动、意象鲜活,充满童趣、生机与活力,是孩子们纯真心灵的诗意写照。书中每首诗均配有起点美术小画家们精心绘制的插画,这些作品色彩鲜亮、天真烂漫、妙趣横生,与儿童诗相映成趣。凭借“诗歌+插画”的巧妙组合,两本诗集为读者呈现出一个荡漾明亮纯真童趣的奇妙天地。
《诗刊》社主编李少君说道,2024年,《诗刊》改版第一期就专门推出了小树林儿童诗歌小辑。小树林儿童诗社秉持“对话每一个天才”“教每一片树叶说话”“用诗呼吸更干净”的核心理念,致力于唤醒和守卫孩子们内心的天真与天趣。“可以说,每一个孩子都是天生的诗人,他们的眼睛里都藏着星星,他们的语言里都有着魔法。”他认为,因为小树林儿童诗社的不断努力,才有了《温暖的儿童诗100首》《好玩的儿童诗100首》两本诗集。这是对过去的总结,更是对未来的开启。
北京大学教授谢冕笑谈,自己曾经梦想过当一个儿童诗人,可惜梦想没有成真。他谈到,自己是把冰心的《繁星》《春水》,郭风的《木偶戏》当作儿童诗来读的,读他们的诗就会觉得心里非常满足。诗歌不仅让人觉得好玩,而且还给人以温暖。“新时代的孩童虽然告别了饥饿的痛苦,但他们同样需要诗歌,需要享受诗歌的光明和温暖。”
在自由研讨环节,与会者围绕儿童诗的文学特质、语言趣味与教育功能展开了深入而热烈的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儿童诗歌不仅是文学启蒙的重要形式,更是塑造童年精神世界、滋养情感与想象力的有效载体。
多位诗人、学者、编辑从不同角度肯定了诗集的出版价值。中国作协军事文学委员会副主任刘笑伟表示,儿童诗的出版工作是一座桥梁,连接着诗人的灵感与孩子的渴求。中国青年出版社文学编辑岳超表示,这是两本挣脱成人话语桎梏、展现未经驯化的原生诗性的诗集,能够让我们重新看见语言的本真,也让更多的孩子发现原来表达也可以这么自由、这么快乐。
儿童诗就是用孩子的眼睛去重新发现和解读这个世界。《人民文学》副主编邓凯对小朋友诗歌中的“令人惊叹的隐喻比喻”表示赞叹,因为比喻是一个人智力的一种体现,他们找到了内在的联系,把一些普通的词句变成极为光亮的明珠。诗人、评论家、鲁迅文学院副研究员杨碧微认为,儿童诗的有趣和好玩的背后暗含着一种说服力,能够帮助我们恢复对世界最原初的感觉。童诗可以检验人的最原初、最基本的诗性。
儿童诗究竟有着哪些与众不同的特质?中央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敬文东表示,隐喻诗性的思维对我们的民族至关重要,如果没有这一点,我们不知道什么叫美,不知道什么叫诗性,不知道什么叫想象力。但这个本能会逐渐消退,而这些小诗人恰恰能够无限延缓我们想象力的衰退。北方工业大学教授冯雷认为,儿童诗歌绝非仅仅是幼稚的“童言童语”,而是“目击道存”“诗法自然”。与成年人不同,孩子们常常抬起小脑袋,“仰视”天空。童诗正是孩子们用语言记录自然、保存纯真自我的初稿,孩子们这些看似简单的分行练习,让语言回归心灵,让诗歌连通了自然。
儿童诗集的出版,其价值不仅体现在教育的实用性方面,更在于塑造儿童精神世界。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秦立彦谈到,儿童世界神秘而难以窥见,这两本书让我们得以窥见了孩子们真实的心声——包括孩子的欢乐,也包括他们的悲伤,他们的爱与怕。
中国诗歌网总编辑金石开最后建议,儿童诗教育者不要过度夸大诗歌的社会功能,要鼓励学生在诗歌创作、课堂学习和日常生活能力的训练上掌握好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