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童趣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儿童亲子

警方通报西安4岁孤独症儿童在康复机构被打,规范康复机构不能仅靠“良心”

发布时间:2025-08-27 14:58:44  浏览量:1

针对“4岁孤独症儿童在康复机构被打”一事,西安市公安局莲湖分局8月25日通报称,警方经调取视频监控、走访了解等工作,查明该机构工作人员王某在工作期间,确存在对儿童实施体罚的行为。目前,莲湖分局已依法对王某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案件正在进一步办理中。

▲警方通报“4岁孤独症儿童在康复机构被打”一事。图/微信公众号“西安莲湖公安”

据澎湃新闻此前报道,王女士反映称,其患有孤独症的女儿小言在西安“佑贝儿科”做康复训练时,多次被教师王某暴力对待。不仅身体出现淤青、双手红肿,还出现了呼名不应、大喊大叫、尿失禁甚至能力倒退等应激反应。

更令人不安的是,受害者或许不止小言一人。如相关监控画面显示,王某还曾“踢另一个孩子六七脚,并用球砸向另外两个孩子”。而因事发监控画面一度难以恢复,警方还曾表示“很难证明存在长期虐待行为”。如今的通报,总算是让案件的走向变得更清晰。

众所周知,孤独症儿童本就存在沟通障碍,很难清晰表达自己的遭遇,这使得他们更容易成为虐待对象且更难被发现。家长将患有孤独症的孩子送入康复机构,原本是为了让他们能够获得康复,却不料遭遇了更大的伤害,这份期盼与现实的落差,格外让人愤怒。

值得注意的是,该机构早在2019年就被当地残联列入“残疾少年儿童市级定点康复机构”。按说,能获得这样的资质,本该有着更规范的管理、更专业的服务,可这样的机构竟出现了教师体罚儿童的恶劣行为,还是靠家长“意外”才发现问题。这除了个人行为的失范,也很难不让人对涉事机构的内部管理规范和相应的外部监管产生疑问。

比如,王某对孩子实施体罚时,机构管理方为何没能及时制止?既然是“定点康复机构”,其资质当初是如何审核通过的?获得资质后,日常运营中的监督又是否存在漏洞?这些追问,指向的不仅是一家机构的问题,更是必须正视的特殊儿童康复市场的监管短板。

其实,针对这类特殊教育市场的规范,新京报此前就曾发表文章呼吁,在厘清监管职责的前提下,相关部门应尽快制定科学、清晰的行业标准,包括师资培养、资质认定等方面的具体要求,都应该更完善、更明确。

而这起事件无疑再次提醒,对服务特殊儿童的机构,监管力度也必须更“特殊”,绝不能仅依赖于从业者和机构的良心与自觉。

尤其是对于服务孤独症儿童等弱势群体的机构,更应建立刚性监督机制。如对这些机构的监控安装及其数据保存,理应有更高标准的强制要求。同时,应实行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常态化检查机制。

从前段时间一位8岁自闭症孩子参加“康复夏令营”遇难,到此次“4岁孤独症儿童在康复机构被打”,这类案件一而再地发出警示:加强对服务特殊儿童的康复培训市场的规范,已刻不容缓。

一方面,应强化外部监管,完善行业准入与培训机制,提升从业人员专业素养与伦理意识,并大幅提高违法成本,真正实现“零容忍”;另一方面,也可考虑加大公共投入,发展社区化、普惠性的特殊儿童康复支持服务,减轻家庭负担的同时,也为这些特殊家庭和孩子提供更安全、更有质量保障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