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童趣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儿童亲子

8岁儿童患上肺炎用药后仍发热,竟是因为……

发布时间:2025-08-27 15:53:19  浏览量:3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8月27日讯(全媒体记者 杨云龙 通讯员 邓亮吉)8岁女孩咳嗽、发热难愈,竟因患上特殊肺炎——大环内酯类药物无反应性肺炎支原体肺炎。今日,长沙市第四医院儿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邹登表示,导致此病的主要原因在于滥用抗生素、擅自停药导致耐药。

近日,8岁的小果(化名)因持续咳嗽一个星期,去当地医院就诊后,考虑是支原体感染,服用了3天的止咳化痰药、阿奇霉素。但是,不仅咳嗽不见好转,小果还产生了发热症状。情急之下,小果妈妈带她来到长沙市第四医院儿科。

接诊医生给小果做了详细的体格检查,发现小果的肺部可以听到啰音,立马为她完善了检查,结合小果此前的用药史及症状变化,诊断其为大环内酯类药物无反应性肺炎支原体肺炎。

什么是大环内酯类药物无反应性肺炎支原体肺炎?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如何科学治疗与预防?针对家长关心的问题,邹登进行了专业解读。

邹登介绍,大环内酯类药物无反应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指的是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经过阿奇霉素、红霉素等常用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规范治疗72小时后,仍持续发热,临床症状及肺部影像学无改善,或症状进一步加重的肺炎支原体肺炎。

大环内酯类药物无反应性肺炎支原体肺炎产生的原因包括:

病原体自然变异。即使在没有抗生素干预的情况下,细菌种群中也可能存在自然发生的耐药变异体。这些变异体在抗生素的选择压力下,更有可能存活并繁衍。

用药疗程不足。部分家长见孩子咳嗽、发热等症状稍有缓解,就自行停药,未完成完整的抗生素治疗疗程,可能导致细菌未被彻底清除,从而促进耐药性产生。

抗生素滥用。不恰当或过度使用抗生素,是导致细菌耐药性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

邹登表示,患了大环内酯类药物无反应性肺炎支原体肺炎,首先是针对性选用替代抗生素,对于8岁及以上患有此病的儿童,建议使用新型四环素类抗生素(如多西环素和米诺环素等);对于病情复杂或其他药物不适用的情况,可将氟喹诺酮类抗生素作为二线选择,但因其可能影响骨骼发育,18岁以下儿童需经医生严格评估后谨慎使用。

其次是强化支持性治疗,即保证孩子充分休息和能量摄入,维持水和电解质的平衡;发热时规范使用退热药物(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必要时给予氧气支持。

小果在明确诊断后,转入长沙市第四医院儿科住院治疗。医护团队为其制定了以多西环素为核心的治疗方案,经过10天规律用药与精心护理,小果的发热、咳嗽症状完全消失,肺部炎症吸收良好,最终痊愈出院。

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邹登提醒,预防此病的关键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讲究个人卫生。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减少感染风险。

及时接种疫苗。除国家规定的基础疫苗外,可根据医生建议接种其他推荐的儿童疫苗,减少呼吸道疾病发生。

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不必要的抗生素使用。

健康监测。密切关注孩子健康状况,一旦发现有发热、咳嗽等症状,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