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童趣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儿童亲子

俩儿仨爹案最新后续:堂嫂反水,律师发声!长孙发难让爷奶心寒!

发布时间:2025-08-23 00:18:44  浏览量:3

年近50的姜洪涛,从未想过人生会在一场家庭冲突后彻底转向——他经医学检查确认无生育能力,更意外得知自己倾注20年心血抚养的两个儿子,均与自己无生物学血缘关系。随之而来的,是长子与家人的决裂、堂哥堂嫂的联合施压、前妻的回避指责,这个本就因离婚略显脆弱的家庭,陷入了亲情与利益交织的双重困境。

一、真相的意外揭开:从“养老期盼”到信念崩塌

姜洪涛与前妻的离婚协议,曾藏着他对晚年的期许。据姜洪涛向媒体陈述,离婚时他主动将财产向两个儿子倾斜:城里一套120余平方米的大产权房赠与长子,村里一套小产权房归小儿子,另有一套房产登记在父母名下。“那时候只想着,就算夫妻分开,儿子总归是自己的,老了能有个依靠。”他回忆道,当时从未对亲子关系产生过一丝怀疑。

转折发生在2023年的一次家庭冲突中。据姜洪涛描述,他与长子因生活琐事争执,过程中长子不仅与他发生肢体接触,还脱口而出“你不是我亲爸”。这句突如其来的话让他如遭雷击,随后他开始私下调查,最终在2024年拿到了亲子鉴定报告(据姜洪涛提供的报告内容显示):长子的生物学父亲是时任村支书,小儿子则是前妻与自己的堂哥所生。

更让他震惊的细节还在后面。据姜洪涛透露,他在调查中发现,小儿子名下早有一套价值300余万元的房产,而这套房产是堂哥在他不知情的情况下私下赠予的。“养了二十年的孩子,每天叫我‘爸’,结果是别人的‘香火’,连房产都早就偷偷安排好了。”姜洪涛在接受采访时红了眼眶,称得知真相的那一刻“感觉天塌了”。

他的父母同样陷入巨大的痛苦中。据两位老人向媒体表示,大孙子是他们从襁褓中一手带大,如今见面却形同陌生人;而老两口一直期盼的“延续香火”,也随着亲子鉴定结果化为泡影,“晚上睡不着觉,一想起以前带孙子的日子,心里就像被扎了一样”。

二、亲属关系的破裂:利益面前的立场分化

真相曝光后,原本的亲属关系因财产归属与身份争议逐渐撕裂,各方的态度与行为,让姜洪涛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境地。

1. 长子的矛盾说辞与行为争议

据当地一位不愿具名的知情人向媒体透露,长子其实在事发前就已知晓自身身世,且早已与亲生父亲(村支书)相认,当初与姜洪涛发生冲突,核心目的是为了确保能拿到离婚时赠予的那套大产权房。面对姜洪涛的质疑,长子却提出了多项与事实存在矛盾的说法(据双方公开陈述及法院审理材料整理):

- 他否认“非亲生”的结论,称姜洪涛在2020年存在出轨行为,2023年更是为了照顾小自己8岁的新配偶,故意将已成年的自己“赶出家门”,但当被要求提供出轨证据时,他始终未能拿出有效材料;

- 他质疑亲子鉴定的合法性,称自己2023年就已搬离姜洪涛家,认为姜洪涛不可能在2024年获取到自己的鉴定样本(如牙刷、毛发等),但面对“主动配合重新做亲子鉴定以证清白”的提议,他却多次拒绝;

- 他还声称,姜洪涛与新配偶曾“唆使爷爷奶奶抢夺自己40万元的结婚准备金”,甚至“半夜去爷爷奶奶家砸门逼要10万元养老钱”,但这一说法被姜洪涛的母亲当场否认,老人在接受媒体询问时明确表示“都是瞎编的,他(长子)从来没给过我们养老钱,更不存在砸门的事”。

据法院一审、二审判决书(案号未公开,据姜洪涛提供的判决文书摘要)显示,法院已依据“姜洪涛提交的亲子鉴定报告+长子无相反证据且拒绝配合重新鉴定”的事实,认定“姜洪涛与长子无生物学亲子关系”。即便如此,长子仍未回应“是否返还离婚时获赠房产”的核心问题,仅表示“不想再认这个父亲”。

2. 前妻与堂哥、堂嫂的态度转变

作为事件的关键当事人,姜洪涛的前妻自始至终未正面回应“婚内出轨并与两人生子”的争议。据姜洪涛陈述,前妻不仅不承认过错,反而多次指责他“冷血无情,连孩子都不放过”;针对姜洪涛提出的“返还20年共计37万元抚养费”的诉求,前妻辩称“姜洪涛从未实际承担过抚养责任,钱都是我自己和孩子亲生父亲出的”,但同样未提供任何佐证材料。

堂嫂的立场转变更让姜洪涛意外。据此前地方媒体报道,堂嫂最初得知堂哥给小儿子(两人的私生子)赠予300万房产时,曾明确表示“要起诉丈夫,追回夫妻共同财产”;但据姜洪涛提供的法院立案通知书显示,堂嫂最终不仅没起诉丈夫,反而与堂哥共同作为原告,将姜洪涛及前妻诉至法院,诉求是“确认姜洪涛赠与小儿子的村中小产权房无效,并冻结姜洪涛名下剩余财产”。

“他(堂哥)做错了事,不仅不道歉,还骂我们一家是‘贱命’,连他老婆都帮着他争利益——那孩子又不是她生的,她图什么?”姜洪涛对此既愤怒又困惑,据他透露,堂哥在私下沟通中曾直言“房子给我儿子天经地义,你没资格要回去”。

三、法律视角:姜洪涛的维权诉求有明确依据

针对这场纠纷中的法律争议,北京某律所李律师(应要求隐去全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从现有事实和法律条款来看,姜洪涛的维权诉求具备充分的合理性与法律支撑,并对关键争议点进行了分析:

- 关于“被赶出家门”的说法:根据《民法典》第1058条,父母对未成年子女负有抚养、教育和保护的义务。李律师指出,据双方陈述及法院查明事实,长子与姜洪涛冲突时已年满22周岁,远超法定成年年龄,姜洪涛已无法定抚养义务,“被赶出家门”的说法在法律上不成立;

- 关于“房产赠与的撤销权”:依据《民法典》第147条,“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李律师解释,姜洪涛在“误以为儿子是亲生”的前提下赠与房产,属于典型的“重大误解”,只要能提供亲子鉴定报告、赠与协议等证据,法院通常会支持撤销赠与、返还房产的诉求;

- 关于“亲子鉴定的法院认定”: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一)》第39条,若一方主张亲子关系不存在,并已提供必要证据(如姜洪涛的亲子鉴定报告),另一方无相反证据且拒绝做亲子鉴定的,人民法院可以推定主张亲子关系不存在一方的主张成立。“这也是法院一审、二审都支持姜洪涛的核心法律依据。”李律师补充道。

对于长子“不想认姜洪涛为父”的表述,李律师也从情理与法律层面补充:“如果双方确实无血缘关系,那么此前基于‘父子关系’获得的财产赠与,本质上属于‘不当得利’,从权利义务对等的角度,也应当依法返还。”

四、困境中的坚持:姜洪涛的诉求与期待

如今的姜洪涛,与年过七旬的父母挤在老房子里生活。据他描述,家里的氛围始终沉重:老母亲常常对着以前带孙子的照片流泪,情绪激动时甚至会昏厥;老父亲则很少说话,只是默默抽烟,偶尔叹气“这辈子没盼到亲孙子”;而他自己,除了要应对三场官司(与长子的房产返还案、与堂哥堂嫂的财产确认案、向前妻追讨抚养费案),还要承受村里的风言风语,“有人说我可怜,也有人说我小题大做,连孩子都要告”。

即便如此,姜洪涛仍保持着一份理智。“孩子是无辜的,我从来没怪过他们,也不希望媒体把他们的照片、名字曝出来,影响他们以后上学、工作。”他在采访中多次强调,自己维权的核心不是“报复”,而是“讨个公道”:“我养了他们二十年,花了钱、费了心,最后却被蒙在鼓里,连自己的财产都要被别人抢走,我不能就这么认了。”

事件曝光后,部分网友在社交平台展开讨论。有网友提出疑问:“一个村支书、一个普通村民(指堂哥),能轻松拿出300万房产给私生子,他们的经济来源是不是该查一查?”也有网友感慨:“养恩比生恩大,就算不是亲生,养了二十年也该有感情,长子这么绝情,比非亲生更让人寒心。”

这场看似普通的家庭纠纷,早已超出了伦理范畴——它既暴露了利益对亲情的侵蚀,也考验着法律在“重大误解民事行为”中的执行力度。对姜洪涛而言,他期待的不仅是房产、抚养费的返还,更是对自己二十年付出的一份“说法”。而这份“说法”的最终落地,还需要等待法院对后续案件的审理结果,以及相关部门对争议财产来源的进一步核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