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加快儿童友好城市建设 儿童友好社区建设指引发布
发布时间:2025-05-27 22:45:04 浏览量:5
人民网北京5月27日电 (记者李博)孩子们用稚嫩的笔触描绘街道蓝图,用废旧材料搭建“无碳社区”……“六一”国际儿童节来临之际,“童心筑梦·规划有我——2025‘我们的城市’北京城市规划社会宣传计划及儿童友好成果发布活动在北京市规划展览馆举办,集中展示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工作成果,发布了《北京市儿童友好社区建设指引》,助力北京加快儿童友好城市建设。
据介绍,儿童友好城市是指为儿童成长发展提供适宜的条件、环境和服务,切实保障儿童的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和参与权的城市。根据《北京市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实施方案》,到2025年,北京要在3到5个区开展国家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试点,推进建设一批示范性儿童友好街区、社区、学校、医院、公园等;到2030年,全面建成儿童友好城市。
北京市规划自然资源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北京市探索以规划科普宣传带动规划公众参与、推动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工作路径,推动一批融入少年儿童智慧与力量的优秀规划实施案例落地,也培育了一批对城市和规划有着系统认知与独到见解的未来城市主人翁。
社区是与儿童关系最密切的社会环境,是北京建设儿童友好城市的基本单元和根本所在。活动发布了《北京市儿童友好社区建设指引》,由北京市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研究制定,围绕与儿童成长密切相关的“宜居”“宜养”“宜学”“宜行”“宜乐”“宜动”六大场景、三大支持系统和12个方面,将儿童友好理念贯穿社区规划、营造、治理全过程,为少年儿童参与城市发展、助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赋权”。
在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背景下,许多孩子已经参与到儿童友好社区建设行动中。北京市妇女联合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少年儿童通过‘小小社区规划师’‘社区小管家’等儿童参与实践活动,用他们的智慧和创造力为我们城市发展和社区建设增添了活力色彩。”
小“规划师”进行案例分享
活动邀请来自东城区、朝阳区、海淀区的小学生分享参与街道环境治理、生活垃圾利用、社区花园营造的故事,朝阳外国语学校王思瑜同学分享《儿童参与、多元共建的无碳社区菜园探索》,上地街道八一社区王翊萱同学分享《童心筑园:儿童全过程参与的老旧社区微更新实践》。
未来城市会是什么样?历史文化遗产在未来应该如何保护利用?同学们不仅提出了详实的方案,甚至做出了精致的模型。第一六一中学附小陈彦廷、宋庆轩同学分享《古建新生:从昭显庙到中轴线——儿童视角下的文化遗产活化》,耀华京港学校李嘉栋、胡希仁、吴家闻等同学分享《未来城市设计展示》。
专家点评表示,“这些实践和创作充满创造力,当儿童提案开始关注社区更新、文化遗产保护、城市可持续发展时,我们真正理解了‘一米高度看城市’的价值——它既是城市治理创新的显微镜,更是城市未来的望远镜。”
“未来小小规划师”展览
当天,“未来小小规划师”儿童城市规划模型展及系列科普活动在北京市规划展览馆揭幕,展出一百余件手作模型,全部由系统学习了规划、建筑知识,并初步掌握行业标准及规范的小朋友亲手制作。孩子们从画一张草图开始,经历从个体创作到团队协作、从材料实验到实地勘测的过程,用模型讲述摩天大楼的力学奥秘、环保小屋的绿色巧思等,表达他们心中的城市形态。
活动现场还设置了市集展示区,5个展示摊位各有特色,包括北京亲子趣游宝典、“我们的城市”课程盒子、可搭建的城市文化积木、可自由拼插的榫卯玩具、未来城市畅想模型,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城市科普资源供大家自由选择、参与互动。
市规划展览馆将陆续推出青少年城市规划科普活动
据了解,自6月1日起到暑期,市规划展览馆还将陆续推出20场青少年城市规划科普活动,内容涵盖自然地理、城市历史、建筑设计、规划实验、城市探访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