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发热原因不明疾病,滥用激素看似退烧,但暗藏危害不小,
发布时间:2025-05-14 06:32:10 浏览量:4
儿童发热常见原因就是病毒,细菌,肺炎支原体等感染,但是也有非感染性疾病,很多医生看到孩子发热, 化验白细胞高,超敏crp高,绝大多数判断细菌感染确实没有错,但是总有少数非感染性疾病,也会出现类型细菌感染指标升高。
在有些诊所,很喜欢使用激素静脉输液,特别是体温比较高的情况下,能及时退烧,很迎合家长焦虑和药到病除心理,也能见识到治疗的疗效。
今天谈谈一个儿童发热案例,使用激素看似退烧,但是其实隐藏的危害其实更多。
儿童发热7天的临床案例:
一个4岁男生,发热7天,开始2天,家长以为是普通感冒导致,自行口服退烧药物,在发热第2天,体温很高后到诊所,比较高级诊所有化验血常规及超敏crp,明显升高,治疗给予头孢曲松和低塞米松3天,体温明显下降,表现为低烧。家长以为好多了,但是发现身上出现皮疹,有明显瘙痒,以为感染后细菌毒素释放导致。
换一家医院,再次化验血常规及炎症指标,考虑还是感染导致,继续抗生素治疗,但在第二次看医生,已经有口唇开裂,也有皮疹。
再输液抗生素2天后,体温虽然低烧,但是川崎病体征更明显了,家长感觉不对,后送医院住院。
该患儿皮疹还依然可见:
口唇皲裂杨梅舌
手脚指趾端,已经膜状脱皮
肛周蜕皮
血液化验,血沉也高,血小板总是70多万,肝功能异常,贫血,白蛋白降低。
所以临床诊断川崎病成立,早期滥用激素抑制免疫反应,第二次在医院发热5天,孩子已经有皮疹和口唇皲裂,没有想到川崎病有点遗憾, 其实儿童发热5天时间,不管什么病因,都要把川崎病当成一个重要疾病去鉴别或者排除。
为什么儿童发热时别滥用激素?
大致三大原因:
1.儿童发热绝大多数是感染性疾病,一次发热过程就是机体免疫训练过程。过早使用激素,抑制机体正常免疫反应,反而是导致免疫力下降的原因。
2.儿童发热病因不明,使用激素,体温退烧,家长以为病情好转,其实是在掩盖病情,也可能导致该出现的症状不出现而耽误病情诊断。
3.如果是特殊疾病,比如水痘,川崎病,结核疾病等,可以不适应使用激素,不用疾病本身还可能不严重,使用激素可能导致更为严重并发症。甚至有些疾病本来就禁用激素。
川崎病滥用激素有什么危害:
1.增加冠状动脉病变风险:激素可能通过上调促凝血因子加重血液高凝状态,增加冠状动脉血栓形成的风险。研究显示,非选择性使用激素的患儿,冠状动脉瘤发生率可能从2.8%升至6.5%。同时延缓受损冠状动脉的自我修复,可能使血管炎症后的修复期延长,增加永久性损伤的可能性。
2. 川崎病早期使用激素干扰静脉球蛋白疗效: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是川崎病核心治疗手段,但激素可能通过竞争性抑制免疫调节通路,降低静脉球蛋白对调节性T细胞的激活效率,影响静脉球蛋白抗炎疗效。
所以儿童发热,关键在于寻找病因,虽然不一定每次发热病因都能明确,关键在没有明确前,别滥用激素。
如果滥用不但掩盖了病情,反而导致更为严重并发症可能,所以值得我们重视,不能仅仅为了退烧而滥用激素。
如果觉得文章对您有帮助,如果有类似问题可以给我留言,请转发分享给身边朋友,每天分享一点点儿童健康知识,每天进步一点点,点个赞或者在看,让更多家长了解到儿童疾病的相关的科普知识。
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
可以分享给你的家人及朋友,
你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
柯大夫来自三级医院儿科主任医师,二孩老爸,中国医师协会健康传播委员会委员,浙江省医学会及医师协会儿科分会小儿消化学组委员,拥有丰富的育儿和临床经验。利用业余时间把靠谱的育儿及疾病预防知识分享给大家,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宝宝得病不焦虑,育儿不迷茫。